潮州:凝心聚力“拔穷根” 昂首阔步奔小康-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潮州:凝心聚力“拔穷根” 昂首阔步奔小康

2021年11月25日 10: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凝心聚力“拔穷根” 昂首阔步奔小康

  潮州探索实现全面小康新路径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之贫富,国之责任。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不仅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也要全面。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如何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

  对此,潮州加强党建,驻村结队,组团式驻点帮扶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发展富民产业,推动乡村“输血”变“造血”;送技下乡,扶持创业,引导村民走上美好生活新路子;整治环境,完善设施,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积小胜成大胜,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潮州大地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乡村,在全面小康之路上已是越走越宽。

  组团结对

  乡村振兴有动力

  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的英粉村,是黄冈河“第一湾”,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出优质的蜂蜜、莲藕粉等农特产品。

  事实上,尽管物产丰厚,但英粉村却曾是省定贫困村。彼时,如何脱贫的问题一直压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心头。在不断的摸索中,英粉村借助“党建引领+合作社运营+多渠道推动+农户获利”的模式,使村民走出贫困,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潮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整合中山、潮州两市资源,发动全系统力量进行集团式帮扶,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同时,不断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

  经过一系列网店注册、产品包装设计、简介撰写以及联系印刷公司、邮递公司等各项工作,村合作社的“英粉潮汕土特产店”在微信网店顺利开张。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负责品牌运营和开拓销售渠道,村党员干部负责监督把关农产品质量,合作社优先收购困难群众农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另一方面,在中山市黄圃镇和潮州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多渠道推广微信网店,动员亲朋好友转发宣传,打通销售渠道。同时,驻村工作队严控产品质量,到各养蜂户的蜂场学习了解蜂蜜知识,并指导和帮助农户封装产品、规范操作流程,形成口碑效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2月25日起,在短短10天的线上销售中,“英粉潮汕土特产店”微信网店共卖出蜂蜜700斤、莲藕粉100斤及蜂皇浆、蜂巢酒等一大批农特产品,滞销蜂蜜销售完成70%,惠及8户蜂农,其中3户为低收入家庭。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字当头,遇难不怯。如今英粉村脱贫任务已完成,但驻村帮扶、党建防返贫的行动却仍未停止。

  今年6月,潮州部署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各帮扶工作队进驻潮州各县区的对点乡村,展开新一轮对口帮扶。

  湘桥区铁铺镇仙岩村,村民陈静溪早年间为了给妻子治病散尽家财,2008年又因救儿子时胸椎扭伤移位而长期卧病在床。上有年迈的老母亲,下有读高中的儿子,陈静溪一家人仅靠低保维持生活。驻铁铺镇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立即对接叩齿古寺爱心慈善组,并借助其他渠道帮陈静溪筹集治疗费。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新程介绍,为了扩大帮扶力量来源,工作队谋划出一条“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帮扶思路,并成功联系对接了潮州市存德慈善会、叩齿古寺爱心慈善组等慈善机构,在铺埔村、坑门村、仙岩村、石板村等13个村开展爱心扶助活动,共向181户脱贫户发放大米、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累计发放约3.3万元。

  饶平县浮山镇驻镇帮扶工作队协助浮山镇政府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着力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继续推进荔林村、下塔村、灯塔村的水田垦造项目,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湘桥区,驻官塘镇帮扶工作队在拓宽就业方式和范围方面加强对边缘户、困难户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通过组团帮扶,各驻村干部辛勤付出,倾情奉献,为潮州的乡村振兴加注不竭动力。

  产业强基

  增收致富得良方

  小康大业,富民为本,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归根结底,需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近年来,潮州实施“六大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级联动模式,增强农村发展新动力,健全长效机制,通过振兴产业提升发展持续性,实现乡村发展致富。

  位于潮安区归湖镇的狮峰村,原是省定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已华丽蝶变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探寻其中奥妙,便是因地制宜实现“产业造血”。

  2017年,狮峰村斥资67万元,将105亩老鱼塘改造为休闲旅游地——白鹭湖,为狮峰村乡村旅游产业新添动能。

  此外,狮峰村还通过淡水养殖公司与村里的脱贫户签订合约,向农户预支鱼苗、饲料并无偿教授养殖技术以及提供投资分红或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为村民铺筑致富路。村民李亮喜,是狮峰村“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下的脱贫户之一。

  李亮喜一家六口人,原蜗居在破旧的老房子中,靠他和妻子做农活、打短工勉强度日。在村“两委”干部的引导下,李亮喜到村里的淡水养殖公司打工,每月2800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年底分红,一年下来能挣到3万多元。随着资金渐渐积攒,李亮喜承包了两个鱼塘,年收入更是提高到8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李亮喜不禁感慨道。

  借助发展产业步入小康生活的典范,在潮州乡村比比皆是。在饶平县浮滨镇,中段村村民杨汉发在产业帮扶下,依靠茶叶生产加工,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杨汉发和大儿子都患有疾病。2016年以前,一家人仅依靠种植几亩水果维持生计,加之父子俩的医药费,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面对生活的困境,杨汉发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重燃的希望来自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东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当时,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入户调查,了解到杨汉发一家的情况后,迅速对其帮扶。

  从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增加茶园种植面积,到筹集资金建设小型茶叶加工作坊,再到收购村民茶青进行自主加工,杨汉发在结对帮扶人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协助下,依托茶产业种植脱贫摘帽,成为村里群众争相学习的致富榜样。

  在湘桥区,铁铺镇瞄准光伏发电项目发展阳光产业,同样为各村低收入家庭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直补收益,还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从调研、征求意见,到公示、询价,再到公开招标;从镇政府到小学、中学,再到卫生院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短短一年时间,铁铺镇中,各村家家户户的房子,屋顶架起了光伏,覆盖面积达7500平方米。

  同时,为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产期效用,铁铺镇联合桥东街道、城西街道、磷溪镇、官塘镇,建设联村光伏扶贫电站资产,分别确权给各有关村集体,光伏发电收益形成各村集体收,并在2020年,将80%的光伏扶贫收益资金,用于低收入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剩余资金用于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因故返贫困难家庭救济以及改善村级集体财务状况。

  2020年,潮州市45个贫困村和183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潮州将深入实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系列培育工程,扶持培育镇村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培育乡村美丽经济、生态产业、康养娱乐、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

  技能培训

  增进就业端稳“饭碗”

  近日,湘桥区铁铺镇铺埔村的妇婴护理培训班迎来结课,44名妇女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考试合格的学员便可以获得妇婴生活护理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而优秀学员则将得到就业推荐大礼包。

  妇婴护理技能培训对铁铺镇妇女免费开设,是湘桥区铁铺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为该镇乡村妇女提供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一项举措。“这项培训将推进下去,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助力铁铺镇乡村振兴。”李新程希望能通过一场场培训,在乡村打造一批靠技能就业、靠就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李新程是如此说的,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亦是如此行动的。

  在溪美寨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吸引近50名农户参加;邀请潮州市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洁明等农科专家在五乡村组织开展农科知识培训和农资派发活动;邀请市植保站农科专家对红火蚁防控药剂的应用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并为各村派发红火蚁防治药剂……

  截至目前,工作队已举办红火蚁防治技术培训活动、红十字应急救护进社区百场活动潮州专场培训、农科知识培训等,前来参加培训的不乏成功脱贫的村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让乡村群众的“饭碗”越端越牢?一直以来,潮州市以技能扶贫为重点,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经验传授、实地观摩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建立长效脱贫致富机制,在提升农民群众生产技术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销售技巧和渠道进行了规划和指导,提升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技能短板,坚决把“穷根”拔尽。

  在饶平县新塘镇顶厝村,多年前,村民林志强经过多次培训,从制茶“小白”变成业内能手。

  2017年开始,林志强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将几分地茶园扩张到4亩,并依靠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炒茶机、揉捻机等制茶器械。

  可是,仅仅配齐硬件尚且不足,制茶的手艺该如何补强呢?

  林志强的创业致富路并不容易。刚开始,茶叶加工未能达到预想效果,茶叶的价格一直提不上去。

  为了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制茶技艺,顶厝村党总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整合资源,先后多次组织林志强等人前往凤凰山和大企业进行制茶技术的学习。“走出去”的同时,又将一批潮州市茶农协会的专家请进乡村,上门传授制茶经验。

  经过多次培训和不少专家的指点,林志强渐入佳境,更加努力学习种茶、制茶技术,并逐渐从制茶“小白”成长为业内行家,加工出的茶质量提升,价格也日渐上升。受林志强的影响,村里原先的低收入人员也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引导下,走上了致富路。

  潮安区赤凤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邀请省市专家下乡授课,帮助乡村农户提高茶叶管理技术;饶平县浮滨镇,农村科技特派员沈浩铎带领团队下乡大新溪村,帮助养鸡户解决疑难杂症;在湘桥区,磷溪镇把公益岗位送上门,助力有劳力人口就近就业。

  近年来,潮州精准分类施策,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效开展“潮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技能手”“电商达人”“广东技工”等培训,累计培训低收入劳动力39324人次,提升了其就业水平。坚持就近就业与转移就业相结合、创建扶贫工场与建设扶贫车间同推进、开设公益性岗位与扶持产业发展相融合,累计帮助低收入劳力转移就业51433人次,有效提高低收入家庭工资性收入。

  人居治理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村道平坦畅通,池塘明澈清洌,还有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赏心悦目的文化墙,设施齐全的休闲健身区……走进潮安区登塘镇白水村,一幅新农村美丽画卷跃入眼前。

  小康生活,离不开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离不开路通网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一直以来,潮州加快补齐农村突出短板,实施农村美丽圩镇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供水保障等攻坚行动,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并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等板块,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基础整治成果。

  曾是省定贫困村的白水村,环境“脏乱差”成了制约乡村发展的痼疾之一,如何迈出第一步?白水村从“三清三拆三整治”着手出发。

  每家每户“走脚皮”“磨嘴皮”党员带头清拆,乡贤、村民主动捐资……经过白水村干部、村民理事会以及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村民们从“门前三包”做起,把自家门前带清理干净,再到清除房前屋后杂草,最后种植绿化美化。

  同时,在基础设施的新建上,白水村也是不遗余力,先后建设村文化广场和宫前池、顶寨池、民营卫生站、旅游厕所等,为群众提供一整套全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医疗场所和居住环境服务。

  白水村不仅重视全村大环境提升,还兼顾村民的小环境的改善。2018年,手部残疾的村民柯少鹏(化名)因无法干重活,没稳定经济收入,一家四口挤在3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彼时,村队工作队闻讯,帮柯少鹏将水管水表及电网线路、厨所、厕所等进行更新修缮,提升其生活质量。

  在潮州,白水村仅是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一处缩影。事实上,英粉村亦是如此,此前,该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乱堆乱放,乱占乱建现象积重难返,长期存在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落后的情况。

  要致富先修路。以前的英粉村,通往镇区的村道金英路,路旁杂草丛生,道路狭窄,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交通需求。对此,时任驻英粉村的第一书记吴锡钿就向对口帮扶的中山市黄圃镇申请扶贫资金,不仅对金英路进行了拓宽修整,还在原路面的基础上,将两侧路面拓宽,有效满足了对外运输、贸易的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英粉村立足乡村特色,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驻地指导和规划,描绘出一幅“一轴、一水、四组团”的美丽新农村:以金英路为轴,对道路两旁进行绿化提升,同时,秉承“修旧如旧”理念,修缮粉刷村中房屋旧墙等,布局穿插景观节点和文化细节,形成一条连续的景观带,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

  如今,英粉村已旧貌换新颜,成了游人不绝的“网红打卡点”,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二批文旅特色村。

  饶平县的黄正村整体搬迁、集中居住,从通路到通水,再到建造群众文体设施,在各级单位的帮助下,黄正村村风村貌有了极大改善;湘桥区意溪镇平埔村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对村内土地合理规格,围上竹篱笆,种上易管养的花花草草,打造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潮安区叫水坑村,沥青路面平整畅通、房屋修葺一新、茶田机耕路拓宽改造,颜值也是在短短几年间大大提升……

  近年来,潮州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82亿元,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89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93%行政村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857公里,全市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集中供水入户率99.3%;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自然村光纤宽带网络、4G网络普遍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董志豪)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