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美国约每100人中有1人感染新冠 多国警惕第二波疫情

2020年07月14日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网7月14日电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14日20时12分许,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1312万例,累计死亡逾57.3万例。美国新冠病例不断增加,全美约每百人中就有1人感染;与此同时,船员感染新冠病毒事件频发;专家呼吁应及早做准备,应对第二波疫情暴发。

  新冠肺炎病例不断增加

  全美约每百人中有1人感染

  目前,美国累计确诊超336万例,累计死亡超13.5万例。这意味着平均大约1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确诊感染,而这还是在病毒检测范围相比全部人口仍然有限的情况下。

当地时间7月13日,游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动物园参观。当日,这家动物园在关闭近四个月后重新开放。游客需提前预约,在游览期间要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两岁以上的游客需佩戴口罩。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关关 摄
当地时间7月13日,游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动物园参观。当日,这家动物园在关闭近四个月后重新开放。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过去两周来,美国50个州中的约40个州,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飙升,南部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疫情新“震中”,仅这三州确诊病例就超过了88万例。

  此外,全美近70个移民拘留中心内的疫情蔓延情况,引发担忧。当地时间13日,美国经营移民拘留中心的私人承包商负责人在国会作证时表示,近千名雇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聚集性感染事件频发

  多国船员“中招”

  不仅在美国,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近日部分国家发生船员聚集性感染事件。阿根廷一艘渔船出海35天后,61名船员中有57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但此前,所有船员在离开港口前,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16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约400公里的马尔德普拉塔,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实施封锁措施,马尔德普拉塔港的街道上出现一群海狮。图为日出时分马尔德普拉塔港的海狮。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16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约400公里的马尔德普拉塔,由于新冠疫情实施封锁措施。

  韩国釜山港检疫部门14日消息称,8日驶入釜山港的一艘图瓦卢籍远洋渔船上,有一名船员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除确诊者外,其余43人正在舱内隔离,等待检测结果。

  另据菲律宾媒体13日报道,在菲律宾拉普拉普市,菲海军的77名人员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大多数被感染者是部署在不同检疫检查站的前线人员。该市海军已于7月4日开始实施隔离,并将一直持续到7月18日。

  警惕第二波疫情暴发

  英专家呼吁及早做准备

  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同时,多国未雨绸缪,为秋季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暴发做准备。

    当地时间2020年7月8日,英国布里斯托尔,艺术家在皇后广场的草地上画出心形图案,敦促人们保持社交距离。
    当地时间2020年7月8日,英国布里斯托尔,艺术家在皇后广场的草地上画出心形图案,敦促人们保持社交距离。

  奥地利卫生部长安朔贝尔13日表示,世界范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显然尚未到达顶点。奥地利当前防疫重点是阻止地区性传播向全国蔓延,并为秋季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好准备。

  瑞典卫生和社会事务大臣哈伦格伦表示,政府委托相关卫生机构做好准备,针对秋季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制定计划。秋季疫情可能会存在很大地区差异。

  英国医学科学院召集的资深医生和科学家表示,英国必须开始“加紧准备”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在最坏的情况下,光是在医院就可能会有多达12万人死亡。

  多国拟放宽入境限制

  日本优先考虑留学生

  与此同时,为促进经济活动恢复,一些国家逐步放宽了入境限制。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13日透露,日本开始协调分阶段允许拥有日本在留资格的外国人中的企业派驻人员,及留学生再次入境日本。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29日,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候机大厅几乎空无一人。
    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29日,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候机大厅几乎空无一人。

  俄罗斯法律文件门户网站公布,自7月15日起,进入俄罗斯的外国公民无需进行14日的隔离,但需要提供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文件。

  此外,美国国务院13日表示,美国驻各国使馆和领事馆将很快恢复常规签证服务,但并未提供更多相关细节。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希沙姆丁和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14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政府同意相互放开部分人员往来,包括允许两国间必要的商务和公务旅行、允许持有长期商务和工作签证的居民以工作目的入境对方国家。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