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秉荣
近来,笔者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介绍抗日英烈时,把包森烈士说成是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包森是抗日英雄,抗战期间主要活动在我的家乡京东一带,其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但他不是李向阳原型。我在帮助朱良才上将整理其回忆录时,朱老及众多老同志如王平将军等,都多次提到曾在晋察冀三分区与王平、朱良才等一起战斗过的抗日英雄甄凤山同志,才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
李向阳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剧作家创造这一人物时,究竟以哪个英雄为模特儿?此后,笔者又见到了《平原游击队》电影剧本的作者邢野与甄凤山的合影,听到李向阳扮演者郭振清与甄凤山共同生活和听甄凤山讲抗战时期战斗经历的情形,加之电影在甄凤山家乡拍摄的情况,进一步断定李向阳的原型即抗日英雄甄凤山。
甄凤山,1903年出生于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城南东朱谷村,乳名“白旦”,弟兄姐妹七人,其行大。父为人扛长工,家境十分艰难。春荒时,全家人出外乞讨。甄凤山带着弟、妹要饭,不久,五弟、六弟亦相继饿死。15岁至21岁时,甄凤山一直当长工。22岁时,甄凤山决心闯关东,到了齐齐哈尔一带,先是“扛大个儿”,后又挖参、淘金、当泥瓦匠等,受尽了苦难。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甄凤山欲入齐齐哈尔市郊孙家屯王老宏拉杆子的义勇军队伍,然王不许。甄想:王老宏必见自己空手而来,看不起,遂借枪一支,再回王处,王依然不收。甄疑王嫌枪少,遂于次日在齐市一胡同内,将两个日本兵击毙,夺枪二支。王老宏不仅收下甄,且对甄加以赞许。甄自此参加了义勇军。此后,又与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了一支队伍,活跃在齐齐哈尔市周围,与日本鬼子打游击。后日寇出动兵力扫荡,天上飞机轰炸,义勇军因无后援于齐市郝家油场一带被打散,甄凤山见大势已去,遂经热河、察哈尔、张家口辗转回到家乡定县。
当时定县已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在县城职业学校的教员孙志远即为定县县委第一任书记。与甄凤山同村的甄玉蕃是共产党员。甄凤山在孙志远和甄玉蕃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为1932年6月。就在这年,甄凤山与王均结了婚。王均家在定县城中,念过私塾,其叔参加过北伐。
甄凤山入党后,即以做小买卖为掩护,为党组织传送情报,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经常活动在定县职业学校和保定师范之间。甄的活动,引起敌人注意。1933年8月24日夜里,军警包围甄家,甄凤山于水缸中躲过,然其父惨遭毒打后死去。时党组织通知甄,要其外出隐蔽,免遭敌之毒手。甄凤山遂远离家乡,到了绥远、归化一带,靠卖针线为业,一面做生意,一面完成党组织的任务。
“七·七事变”后,甄凤山见抗战全面爆发,遂决心回乡抗日。当时华北各主要城镇相继沦陷。国民党溃兵到处游动,汉奸土匪乘势而起,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定县城于1937年9月22日为日军所占,城关及一些村镇即为日伪盘据占领。10月中旬,中共定县县委在唐县马庄召开县委会议,为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将定县划为定南、定北两县。
甄凤山回到家乡后,即组织了家乡亲友,决计与日寇展开斗争。时定县火车存放了日寇的许多汽油。甄凤山即动员了几十人偷日寇的汽油,把偷来的油卖掉买枪和子弹。最后一次偷油时为日寇发现,张立业被打死。鬼子从张立业身上搜出盖有甄凤山手印的白布条。遂派兵捉拿甄凤山。他随后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计有20余人。在讨论如何取得武器时,甄凤山的二弟、曾在二十九军当过兵的甄全海言二十九军撤退时,埋下一部分枪。甄凤山等在甄全海指点下,挖出了30几条枪。此后,他们又从地主武装手中夺得一部分枪,这支抗日游击武装便成立了。甄凤山为大队长,因其长得高大,人们都亲切地呼他为“大老甄”。从此,大老甄的名字响遍了冀中。
游击大队成立后,在水磨屯村打了第一仗。当时日本鬼子29名,汽车一辆,到水磨屯宣传中日亲善。甄凤山即带了19名战士,埋伏于水磨屯村西大庙墙内,当鬼子回村行至庙前时,甄一声令下,长短枪一齐开火,打得鬼子措手不及,打死十余名,伤十几名,余者狼狈而逃。游击队得大枪十余支。
伏击战的胜利,振奋了周围各村民众。都说国民党几十万兵一枪未放就跑了,还不如这几十名农民的队伍。于是,又有不少人参加甄凤山游击队内。队伍扩大了,人枪也多了,甄凤山便带着这支队伍,活跃在定县城周围,不断打击鬼子和伪军。
1937年9月,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独立团、骑兵营等二千余人,开辟五台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下辖一、二、三、四军分区。定县划为三分区。11月13日,三分区宣布成立,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委王平。
甄凤山听说聂荣臻司令员到了阜平,即前往向聂司令员汇报了游击队的情况,聂司令员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并发给“八路军”臂章,指示甄建立地方抗日政府,发动群众同鬼子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甄凤山回定县后,把聂司令的批示向游击队员们进行传达,队员们听说游击队改编成八路军,无不欢欣雀跃。11月,晋察冀三分区成立,游击队受命三分区领导。三分区司令员陈漫远和政委王平指示:游击队编为第一游击支队第五大队,甄凤山为大队长,钱凤洲为政委。
为壮大队伍,甄凤山提出从敌人手中夺枪,并决定身先士卒。他化装后骑自行车到了定县城门口,见只一个鬼子站岗,便故意把自行车链子搞掉,蹲下修车,见哨兵不备,趁势夺枪,而后骑车扬长而去。待鬼子出动追赶时,甄已远遁。
数天后,甄凤山又策划夺枪战。其令三弟甄凤高化装成为鬼子送棉花的百姓,赶着棉花车来到定县城下,时城门未开,有游击队员假装于后面鸣枪追赶。甄凤高和几名化装成百姓的战士在城下喊门,称有八路军抢棉花车,当两名伪军开城门时,战士们一拥而上,夺了枪支,又趁机冲上城门楼,将日伪守卫十几支枪下了。与此同时,甄凤山派往其他三个城门的队员们也在乱中夺了枪后,迅速撤离。
甄凤山率游击队员大闹定县城,振奋了百姓,吓坏了日伪军。自此日伪军听到“大老甄”的名字即心惊胆战。
鬼子悬赏三万元买“大老甄”的人头。伪县长高砚然还让西放村的徐东志和东朱谷村的甄如意做说和人,向甄凤山劝降,用高官厚禄引诱甄凤山,为甄所拒。
党组织为提高甄凤山的政策水平,1938年1月,调其到三分区军政干校学习。3月,又调甄凤山到冀中军区干部学校学习,任学员队大队长。
就在甄凤山在干校学习期间,甄凤山的妻子王均被定县伪警备队队长韩希梦带人抓捕。原来,敌人在劝降和美人计失败后,便决定抓甄凤山的妻女,以做人质。
甄凤山妻子王均时已加入中共组织。其警惕性亦很高,怕被敌所捕,离家躲避。1938年春节庙会之际,王均意欲趁人多混乱潜回家中,销毁保存的党的文件。她回家后,将文件刚刚烧毁,即因汉奸告密而被捕。敌人还同时捕去其5岁女儿、大哥(即甄黎明)和二岁女儿二乔(1941年被日军刺刀挑死)。
敌人对王均严刑逼供,百般拷打。动用了数种酷刑:吊臂反悬、子弹划肋、钉板毒打、跪铁链、压杠子等,然王均没有任何口供。敌人无奈,只好将其囚于木笼中。后被营救出狱,一直做党务工作,因劳累过度,1956年病逝。
1938年11月,甄凤山奉命返回第五大队,任大队长。时有情报关系西朱各村张中怀向甄报告,说每日有两个鬼子在铁道旁溜达,身上有枪,甄决计夺之,遂化装后到路边割草。趁鬼子不备,开枪将两个鬼子打死,夺大枪两支、王八盒子两支。
为震慑定县城中之敌,一次,甄凤山化装成“太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几名化装的战士大摇大摆进了城,守门的日伪军还给他行了礼。行至南街,甄凤山下马在茶馆里喝了茶,又威风淳淳地穿过南街至东大街,通过伪县政府门口时,站岗的鬼子也向其敬礼。当其一行出了东关,鬼子才发觉甄凤山进了城,然其一行已走远。
之后,甄凤山带游击队连连出击,直把个定县城闹了个天翻地覆,搞得敌人胆颤心惊。时《抗敌三日刊》载文道:“甄凤山任晋察冀边区三分区第五大队队长,有侦察员回报,云定县城内日本兵,于(1939年)5月10日出发,下乡大扫荡,计50名,汽车四辆,走到赵村,因遇南沙河套松沙一尺多深,汽车不能前进。甄凤山听到此情况,即率队出发,合击鬼子兵。由东南两面包围了日本汽车。双方激战三个小时,将鬼子汽车烧毁,鬼子尽数消灭。此战使日军大怒,集中定县、新乐、深泽、无极、唐县、安国数县日伪军万余名,妄想将甄凤山部一网打尽。甄得到消息后,即通知各队做好战斗准备,避敌锋芒。鬼子在沙河南连续扫荡七天,未见八路军一名,只好收兵各回各县去了。”
1939年的7月,甄凤山在掌握定县城敌伪活动规律后,决定大闹定县城。经过一番策划,他率三个侦察班爬城墙而进,里应外合,活捉了汉奸特务34名,迅速出城。鬼子发觉后派兵追赶,甄凤山早已埋伏好人马,在叮咛店又打了鬼子伏击,鬼子仓皇撤退。这一仗不仅把定县城内外的鬼子汉奸吓坏了,也把周围各县的汉奸特务吓坏了。
甄凤山不仅是个优秀的指挥员,还经常只身入虎穴,可谓英雄虎胆,经常神出鬼没地进入敌人严密封锁的据点,到保定、望都、唐县、曲阳、新乐、定县等县城除奸捉特。这一带的鬼子、汉奸们听到“大老甄”无不胆寒。
1939年秋末,当晋察冀军民于黄土岭击毙日本名将阿部规秀后,被激怒的日军集中二万兵力向晋察冀军区发动进攻,三分区为其扫荡重点。是年12月,甄凤山奉三分区参谋长唐子安的命令,带队阻击定县援高阳之敌。时朔风骤起,阴云四合,甄凤山见天要降雪,认为是埋雷的大好时机,遂带全体战士和各村民兵,在敌必经之路上埋下连环雷等各式地雷。这一仗,不仅阻止了敌之援军,还炸死炸伤许多鬼子和伪军。
定县敌伪在甄凤山和他的队员打击下,只能龟缩城中,政令不能出城门。李公朴在《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写道:“定县的一个汉奸县长曾对汉奸公安局长这样讲‘我只不过是一个城长’!公安局长更是感慨对之,他说:‘我还只是一个门长啊!’这些城长和门长是在日寇卵翼之下而存在。”
1941年,甄凤山到晋察冀军区抗大三分校学习。1942年,甄凤山调到定唐大队当副支队长,驻唐县的马庄、蔡庄一带。1943年,甄凤山领导的五大队改编为铁道支队,由甄任队长。奉三分区领导指示,以围、攻、袭种种手段,拔除了行唐、曲阳、完县西边山区的30余个敌伪碉堡。1944年3月,甄凤山率五名侦察员在定县火车站从鬼子手中夺了一挺重机枪,军区政治部《子弟兵报》介绍了夺枪事迹,并配发了照片。军区还把夺枪经过作为游击战术的教材。1944年12月24日,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群英大会,甄凤山被推举为抗日英雄。1945年,铁路支队扩编为冀西三分区六团,甄凤山任副团长,参与了对日大反攻。
1947年1月20日,保南战役拉开序幕,甄凤山奉命率领6团,与友军一起攻打定县城。1月28日6时攻城战斗打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定县城解放。甄凤山被任命为城防司令,旋被任命为三分区司令员。
甄凤山同志由于多年征战,操劳过度,终于1948年病倒,只得在家中休养。甄凤山的爱人王均先后生育过8个孩子,三男五女,其中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死于日寇屠刀下,一个男孩下落不明。
1954年,甄凤山被任命为骑兵旅副旅长,然因病未到职。组织上决定让他在定县城中病休,甄凤山坚持要回老家。回乡后,他不顾多病之体参加农业生产。村里村外、县里县外的大事小事,只要求到他或他知道,他都要管,别人的困难都当做他自己的困难对待。他每月到县上领工资后,一路走回家,便所剩无几,原来是沿途每路过村庄,他都要进去看看,他惦记着那些当年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家属,惦记着五保老人,他便把钱留给了他们。
当时,他在定县挂了个副县长职务,但他仍保持农民本色,每天早晨背着粪筐拣粪。他见村西一块荒地没人耕种,便主动开荒,经过他辛勤的劳动,荒地上栽了果树,后来都结出了丰硕之果,成了果园。人们吃着这里长出的蜜桃时,都念着“大老甄”。农村合作化后,他成了一个标准的社员。他除了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外,还和生产队的干部、老农一起研究农业技术。经他亲手种的白菜一棵竟达30多斤,能站立一个人。1958年,他被评为河北省劳动英雄。
建国初,作家邢野、羽山到定县深入生活,决定以甄凤山为原型,撰写一部反映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我军民共同斗敌的电影文学剧本。邢野、羽山与甄凤山是老战友,甄凤山的事迹他们很熟悉。邢野原名邢国柱,笔名邢野。1939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就学,后到晋察冀边区从事抗日宣传工作。晋察冀三分区冲锋剧社成立后,邢野任社长。羽山原名廖星光,1939年7月由延安转入华北联大,1942年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从事创作和演出。1944年后任北平电影制片厂(华北电影队前身)、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邢野、羽山与甄凤山在战争年代就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甄凤山的英雄事迹,曾多次引起作家的创作冲动,但因战斗及工作繁忙而未能动笔。战地重游,老友重逢,更激起作家们的创作激情。1954年,《平原激击队》剧本发表,引起极大反响。195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平原游击队》,由著名导演武兆堤、苏里执导。郭振清为演好李向阳这一英雄人物,与甄凤山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与甄同吃同住,听甄讲抗战生活。《平原游击队》上演后引起轰动,李向阳成了家喻户晓的银幕英雄人物。
“文革”中,甄凤山遭到了造反派的游斗、辱骂、吊打,家多次被抄。1967年腊月,他被绑走,关押在望都县达数月。38军112师师长李连秀得知后予以干预,甄凤山才被释放回家,然身体已被彻底摧垮。
1972年4月14日,甄凤山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享年69岁。甄凤山的续弦系爱国民主人士段绳武之堂妹。
定县人民给予甄凤山极高评价,定县县委党史办编印的革命回忆录中写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甄凤山同志和他率领的部队参加战斗124次,歼敌278人,俘虏日、伪军333名,缴获长短枪426支,轻重机枪九挺,炸毁汽车17辆,坦克5辆,缴获战马13匹,摧毁敌炮台31个,炸唐河、新乐大桥各一座,炸火车头四个,并缴获大批弹药和物资。”“甄凤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本刊出刊前夕,饰演李向阳的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已于8月24日逝世,享年78岁。——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