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XDJM,夏巴,及其它

2006年02月07日 09:01

  文/孟虹

  日前有个朋友转了一篇中文给我看,问我懂不懂得文中一些字母的意思,其中一个最长的字母就是XDJM,还有GF、DD、BF等字母。她说她象看天书一样,半天看不出所以然来,故向我打听一下。

  我细细地读了几遍,拿出破译甲骨文的勇气和劲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融汇中西,再加上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小孩,终于首先弄懂了GF就是“女朋友”的英文girlfriend的宿写,从而举一反三,译出了DD就是汉语拼音“弟弟”didi的简称,BF一般作“男朋友”,即英文boyfriend或“最好的朋友”bestfriend的宿写。还有GG是哥哥,JJ是姐姐,MM有时是妹妹(美眉),有时是妈妈,BB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宝贝。可是XDJM还是把我们所有的人都难住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努力开动想象机器,再仔细核对上下文,总算弄明白了XDJM其实就是“兄弟姐妹”这四个中文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合。

  我的天!中文文章可以这么写真叫人大开眼界。可是,我完全没有破译“天书”的成就感,反倒有一股莫名的悲哀感。说不清是为被异化的中文悲哀,还是为自己快成了“新文盲”而悲哀。

  读不明白的中文远不止上述一种。

  更早些时候,看到一篇分析加拿大选情的文章,一开始就对文中提到的一个叫“夏巴”的人名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此君何人。直到读完大半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夏巴”就是保守党领袖,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其它中文报章看过的那个叫“哈珀”或“哈帕”,星期一晚上刚刚新鲜出炉的加拿大未来总理Harper的中文名字。我暗自替Harper庆幸,还好没给他起个“下巴”或“哈巴”的名字。尽管他并不懂区别在哪里。

  比起“哈珀”或“哈帕”,“夏巴”与Harper的发音完全不相谐音,不知为什么该记者非要独树一帜,使用这样一个译名?中文媒体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准确而统一的英文地名人名的中文译名?

  再看看手上拿着的两期创刊时间不太长的中文周报,其中一篇专栏文章的标题“仲系自由党?”(其中“系”得加单人旁,本人中文软件里找不到加单人旁的系字),以及另一篇谈论某电台和该报主办的论坛话题“你想唔想多伦多再来多D新移民”,看了这些标题后,我颇有种时光倒流,今夕何夕之感。盖因使用广东方言入文乃十多年前“星岛日报”“明报”等大报的文风,十多年后的今天,该两大报为了尊重和吸引广大非广东方言读者,早已经基本拚弃了这些令人头疼的广东方言俚语的使用,逐渐使用规范化的汉语,连长期使用粤语的本地中文电视台都在制作越来越多的普通话节目,却没想到反而大陆背景的该周报却频频使用方言俚语。真不理解为什么在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提倡中文规范化的今天,竟然还有人喜欢拾人牙慧开文字倒车。

  还有一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就是经常看到很多人写中文文章,或做中文广告,却要非要用英文名字或汉语拼音署名。比如前一段在各周报大做中文广告的某英语潜能培训课程,其发明者和主讲者便是一个署英文名,后面冠上汉语拼音姓的人士。这种中文文章或中文广告署英文字母名看起来就好比穿中山装戴西洋礼帽一样,看起来怪怪的,有点不伦不类。既然本身是地道中国人,又会用中文写文章做广告,为什么不愿意使用中文名?想入乡随俗也得看地方,又不是写英文文章。为了生活方便不愿意用真实的中文名字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可以给自己起个中文笔名,或化名,哪怕用英文名的中文音译也好过直接用英文名。比如在中文文章上署“海伦”,“杰瑞”就比署“Helen”,“Jerry”合适,怎么着也是中文字。

  在中文文章或广告里不敢亮出中文名字而使用英文名除了不伦不类外,对于那些想做同胞生意的人士,更给人没有诚信的感觉。试问有几个中国人起了英文名字后,会郑重其事地花钱到公证处请律师公证一下再写进护照或公民证上?这种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英文名字,在一般的点头之交中用一下还行,想与人做生意或建立进一步的关系,恐怕门都没有。

  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在公共汽车上跟一位做保险行业的女士坐在一起,终点站未到两人已经攀谈得象老朋友一样热络。那位女士不失时机地向我朋友推销儿童教育保险计划。只见她掏出一张纸片,写了个英文名Sally(化名)加电话号码递给我朋友(估计她刚入门,还没印名片),叫我朋友考虑好了就打那个电话找她买保险。我朋友看了一下那英文名,就问她贵姓。Sally答非所问地说,你叫我Sally就行了,就能找到我了。我朋友下了车看到路边有个垃圾桶,马上就把那张纸片扔了。她说全国有数以万计的Sally,谁知道你是哪一个?连问个中文姓都不敢给,一点不真诚,还想指望人家跟你做生意,谁信得过呀?

  杂七杂八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善待和尊重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字,把写规范化的中文(汉语)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在中文文章或广告中使用中文名字为荣。(来源/加拿大大中报)



编辑:王凯】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