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东莞人自创“象形篆书”:要让外国人看得懂汉字

2006年04月10日 13:59

  文/李映民 李少威

  广东东莞书画家赵剑斐在不离开篆体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根据象形字的古老寓意,自创出让外国人看得懂的汉字“象形篆书”,因为作品的影响力,他被聘为“中国书画协会”和“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的副主席。近日,笔者慕名专访了赵剑斐。

  赵剑斐学的专业是音乐,书画创作仅是半路出家,却让他真正攀上了事业的顶峰。赵剑斐是东莞人,像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东莞少年一样,他先是在莞城中心小学毕业,而后考入东莞中学。高中毕业后,赵剑斐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作曲系。毕业时他只有20岁,却被派往海南出任歌舞团团长。

  这段时间,他主要的工作是研究、改编和排演海南当地的民族歌舞,闲暇时操起毛笔,练习书法和绘画。正是因为这一业余爱好,他与郭沫若先生结下了一段师徒缘。赵剑斐回忆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郭沫若先生每逢冬天到海南,这段时间里他与当地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多有往来。作为歌舞团的团长,赵剑斐是郭老身边的常客。获悉赵剑斐有书画爱好,郭老经常与他谈论书画心得,并在他创作的时候从旁指点。

  有了名师点拨,赵剑斐的书画水平提高得很快,书画成了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每年冬天他都翘首盼望郭老的到来。为了铭记郭老的点拨之恩,赵剑斐在自己满意的作品之上都要加盖一枚特殊的印章——“沫若阶前”,意为自己的成绩不过是拾得郭老的阶前之惠罢了。

  改革开放以后,赵剑斐离开了海南,只身前往香港经商。经历了几年劳碌的商海奔波,赵剑斐进入了香港一家大学任教,专业当然还是艺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他的音乐工作基本停顿,开始潜心研究书画创作。工笔画和国画是赵剑斐的长项,而书法方面则楷、行、草、篆俱佳,这些艺术成就带给了他不少荣誉,也使他对书画的热爱日益深挚。

  赵剑斐说,他一年之中,上半年在国外为华人艺术家协会主持工作,常在各国举办交流和展览,基本没有闲暇时间。下半年活动减少,他就回到东莞,每天只有两项活动:在书房习字画画,到图书馆伏案读书。

  从2002年起,他开始在自己功力最深的篆书上力求突破,自创了“象形篆书”。在不离开篆体传统结构的基础上,他根据象形字的古老寓意,综合运用虎纹形、雪花纹等多种枯笔笔法,拓宽了书法作品的含义。此后,《祝福》、《蝶恋花》、《情缘》等多幅作品获得了国内国际的金奖,因为作品的影响力,他被聘为“中国书画协会”和“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书画成了他的“正业”。

  一次,他将自己的作品《鹤鸣》重写了一份,寄给正在英国求学的女儿。女儿在回信中告诉父亲:“您的作品被我的外国朋友看懂了,说是咱们中国的仙鹤在鸣叫。”赵剑斐一边描述,一边开怀大笑。

  赵剑斐有一个夙愿,就是在家乡网集有艺术天赋的青少年,教他们书法,“择家乡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来源/中新社)



编辑:王凯】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