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李建文在俄发扬武术:俄罗斯人称他为李小龙(图)(2)

2006年05月21日 14:04

  在新疆工作了一年,李建文又借了200元人民币闯入了上海滩。偶然间,原中国拳协副主席、北拳王张立德教授发现了他,招他进上海体院竞技体校拳击班。很快,上海体院的王培昆教授又将破格进入上海体院武术系散打专业本科班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的手上。

  到了上海,李建文唯一的收入就是为数不多的助学金。他开始打工,卖汽水、卖面包……李建文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写给父亲的书信也是报喜不报忧。他包下了武术系学生楼的全部清洁工作,每逢周六还要去吴淞码头扛大包,包工头嫌他个子小,不给他扛包的机会。“我能行,我帮你扛,不给钱也行。”就这样,扛包队伍中又多了一个矮小的身影。最苦时,李建文还去卖过两次血。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散打擂台赛中,李建文一举夺得了52公斤级冠军。

  全苏联第一届武术比赛以他的名字命名

  1989年,国家教委、体委决定派田径、篮球、足球、拳击和皮划艇5个项目各一人赴苏联留学,李建文幸运地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位拳击专业的留学生。

  为了不掉队,不管走路、吃饭,李建文都在学俄语,就连上厕所也要求自己一定要背会5个单词。由于过度劳累,李建文两次昏倒住院,但在病床上也要看书。“留学生又回来了,”医院的苏联老大夫伸出大拇指说:“30多年前我的中国同学也像你一样。”

  不久之后,苏联政府计划组织首次全苏武术大赛。体委的人找到了李建文,希望他能组织比赛并制定竞赛规则,李建文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一到赛区,他就翻开汉俄大词典不分昼夜地翻译起中国武术竞赛规则来。半个多月后,规则翻译好了,苏联人看后不敢相信李建文只学了8个月俄语,最终将这次比赛命名为“全苏联第一届李建文杯武术比赛”,并由李建文出任大会总裁判长,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1990年,来自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和地区的200多名武术选手在这场大赛上展开了激烈角逐。举行比赛的扎巴罗热市和李建文曾就读的哈尔科夫市还成立了两所“李建文武术学校”。

  创建飞龙俱乐部培养散打人才

  个头矮小的李建文在苏联担任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自然使很多苏联人不服气。就在第一届李建文杯武术比赛上,原苏联跆拳道冠军热尼亚向他发出了挑战。

  热尼亚着实凶悍,基本上都是十几秒内击倒对手。李建文通过观看比赛录像,认真研究热尼亚的技术特点,只用了2分36秒,就用连环腿接腾空翻身横扫腿将热尼亚击倒在地,以绝对优势结束了全场比赛。场内一片沸腾,“李小龙!李小龙!”观众席上有人脱口而出,观众把他紧紧围住,争着要签名。赛后,苏联各大报纸纷纷报道,称李建文为“李小龙第二”。

  李建文在苏联体育界的名气越来越大,两次应邀担任“中亚武术散打擂台赛”的总裁判长。在担任哈萨克斯坦国家散打队教练期间,他还带领哈国家队在亚洲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夺得了团体第二名。哈国家武协主席阿亚特以重金、房子和豪华车挽留他,李建文谢绝了:“我是中国公派生,我要完成国家给我的任务。”

  1993年,李建文在圣彼得堡市创办了俄罗斯第一家职业武术散打俱乐部——飞龙俱乐部(又名飞龙武馆)。这里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36枚金牌,20枚银牌和16枚铜牌。如今俱乐部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飞龙特技队”和“飞龙影视工作室”。

  李建文深知,自己今天的成就来自祖国给他的留学机会,因此他总想为祖国多做一些事情。担任圣彼得堡学生会主席时,李建文就处处为留学生着想,关怀他们。2002年,李建文又被推选为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的主席。华人们对他赞不绝口:“圣彼得堡早就需要这么一个有号召力、有责任心的人。”

  (来源/环球时报,记者/韩晓星 孙锋)

[上一页]  [1]  [2]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