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卢寿福博士,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启蒙于松阳县实验小学。并在松阳县第一中学接受中等教育。1991年毕业于浙江省师范大学化学系,凭借优异的成绩(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及标兵获得者)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时,副修了应用化学专业。在校其间,被推荐进入校业余党校学习进修。由于大学四年的出色表现,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卢寿福先生,1991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91—1994年,师从导师王钟麒教授,着手前沿生命有机化学领域——氟代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3年中,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利用自主发展的三氟甲基化方法, 对一系列重要甾体活性分子进行了三氟甲基化类似物改造。尤其是炔诺酮类改造后的化合物, 在活性上甚至强出市场上同类药物三倍之多。此外,进一步采用了X-单晶衍射方法对完成的分子结构进行化学结构测定,解决了分子立体结构上的问题。由于该项研究成果——《三氟甲基甾体化合物、制备及其用途》,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主要硕士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的最高水平杂志——《中国科学》在内,在国内及国外的重要核心刊物上共发表多篇论文。
1994年,卢寿福先生直升攻读上海有机所博士学位。跟随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国家科委副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惠永正教授,开展当时国际上最热门、最前沿之一的糖生命有机化学博士论文研究。于1997年7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惠永正教授的指导下,发展了平行双路线法全合成天然产物的新思维,同时完成了Tricolorin A及模拟Tricolorin A分子的首次全合成研究,并对模拟分子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在全合成中,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包括:采用手性源方法合成了药喇叭酸甲酯片断;采用双官能团活化法实现了19-员大环内酯的高度选择性构建;采用Armed-Disarmed糖苷化策略合成了Tricolorin A分子的CD糖基合成片断;应用当时最新的One Pot糖苷化策略合成得到目标分子前体;首次发现了五员环苄叉在一些亲硫试剂作用下的异构化现象;发展了反传统热引发糖苷化操作;首次发现了对-甲氧基苄基作保护基的三氯乙酰亚胺酯在TMSOTf作糖苷化促进剂下进行一步糖苷化-脱PMB保护的反应;等等。其中的主要工作——Tricolorin A的首次全合成研究,出色的领先于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的一流化学研究小组并发表于国际一流化学刊物上(Angew.Chem.Int.Ed.Engl.,1997)。该工作也受到了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吴毓林教授的高度撰文评价(《化学进展》,1998)。作者评价这是一个挑战性的工作;是对糖化学的出色贡献;是一个国际竞赛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精彩工作。由于出色的博士论文研究工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最高荣誉博士奖即由路甬祥院长颁发的“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国科学报,1998,12,15)。该研究工作也赢得了中国国家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并被评为200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
卢寿福博士,1997年8月因获得世界上最大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的基金资助,而到美国继续从事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1997—1999年,卢寿福博士跟随著名生命有机化学家、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分会主席Kenneth L. Kirk博士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着手于肾上腺激素、去肾上腺激素和维生素C等生命有机分子的氟代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在肾上腺激素类氟代化合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方面, 发展了多种不对称合成方法,完成了4 对2-/ 4-氟代肾上腺激素和去肾上腺激素对映体的合成。 生物受体活性测试表明,R-构型的2-氟代肾上腺激素和去肾上腺激素对于alpha-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具有选择性;而R-构型的6-氟代肾上腺激素和去肾上腺激素则对于beta-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具有选择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