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甘肃惊现距今约二百万年的副长吻猴化石

2006年05月29日 09:58

  中新社兰州5月28日电 (王朝霞) 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发现的一块灵长类动物猴头骨化石,日前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有关专家研究鉴定,为国内唯一现存的副长吻猴头骨化石,给它新定名为“甘肃副长吻猴”,是研究中国第四纪初期古动物、古地理和古气候的重要资料。

  1993年10月,甘肃东乡县那勒寺乡一农民在赵家乡龙担山发现了这块猴头骨化石,一直在家中珍藏。2005年9月,东乡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中心的“三馆一中心”正式开馆。该中心征集到该猴头骨化石,并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该化石长十七厘米、宽八厘米、高五厘米,保存完整。

  甘肃省博物馆古生物化石专家张行介绍,东乡龙担共发现有两种属于灵长类的猴类化石,一种属于比较常见的猕猴,另一种则属于副长吻猴类。此前,在世界范围内共发现三种副长吻猴。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专家研究,龙担发现的长吻猴与以往发现的长吻猴都不同,尤其是牙齿的形态比较独特,因此给它定了一个新的种名“甘肃副长吻猴”。它的一些生物特征非常接近猕猴和狒狒,说明三者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且可能是同一祖先。但是甘肃发现的材料在关键部位上又明显与猕猴和狒狒不同。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甘肃副长吻猴属于该类动物化石的一个新发现。

  据专家介绍,甘肃副长吻猴生存的时代属于第四纪早更新世,距今约二百万年。从东乡化石标本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当时的龙担区域,已从茂密的森林变为稀疏的草原,气候已从多雨炎热转变为寒冷干燥,这类猴为适应当时的气候环境,是一种向摄食比较干硬食物方向转化的猴类。



编辑:候冬华】


相关报道
   · 很可能是恐龙 河南发现亿年前大型脊椎动物化石
   · 云南楚雄发现大量恐龙化石 面积达二百平方公里
   · 史前巨兽化石现身吉林九台 再次为研究提供线索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