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古民居保护是一种民族工程(图)

2006年05月30日 09:18




苏州水巷,其实比高楼大厦要吸引人,已成为苏州一张城市“名片”。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式建筑不仅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血统。关注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探讨中式建筑文化本源不仅是一个学术命题,同时也是一种系统的社会工程和民族工程。

  作为中国人,在研究古城保护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的历史人文积淀,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建筑的精华品质,并有重点、有价值地继承和发扬,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这些命题,都是5月26日、27日在苏州参加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论坛的专家们所关注的。

  罗哲文、谢辰生、王景慧、李先逵、董光器等数十位专家云集苏州,各发所言,探讨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并对苏州的实践经验予以解析。本版就专家提出的有关古民居保护的现状、经验以及未来做如下归纳。

  现状

  民居,是城市活的历史

  王景慧(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苏州以水城为美称。小桥、流水、院墙、窄道等等,这些构成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保护这座古城的基本风貌,不仅仅要保护这些古建筑和现存的格局,还要保护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的延续性。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共处好了,才能呈现出历史的原貌,体现出这个城市的风土文化内容。

  苏州的平江历史街区、山塘河沿岸,都保护得很好。这些保护,不在于建筑环境的大省,而在于保护中采取的方法。你用了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最得力的,那么才能说你保护好了古城。中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并不要求大家都用同一种保护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合适的保护方法,这才能说你保护好了古城。

  目前,对于基础设施差的古民居区域,有的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搬迁,也有的可以采用政府补贴一点的办法,改善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尽管不能一次达到人们的要求,但是这种渐进的方法就很好。

  此外,对于近代建筑或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来进行合理利用。上海在近几年出台有关近代建筑保护条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对历史保护区、历史文化村、历史文化建筑群,都是以采用社会化合理利用的保护方法,来解决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至于房屋居住条件改善后,保护得对还是不对的争论,这些都不重要,关键还得看这个建筑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采取的修复方法是否合适?运用市场资金,社会力量进行保护,达到了效果,那就是保存了城市活的历史!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