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双面刘积仁:将艺术情结和机会主义合二为一(图)(3)

2006年07月13日 16:25

  关键要看整体

  当大家都开始做外包的时候,在东软被称作“刘老师”的刘积仁又决定“重返校园”,投身教育领域了。

  2000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立,一年后东软又在广东南海、两年后在四川成都分别成立了软件学院,完成了全国的佈局。如今,这3所学院已经拥有2万名学生,除了满足东软自身的需要之外,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软件人才。

  表面上看,教育虽然被单列为东软的一大业务部门,但是短期内并不能给东软带来多少利润。而且,东软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非常之大:以大连信息学院为例,校园建筑面积多达35万平方米,30多个专职的外教,所有的楼都装有空调,90%的教室都有投影,校园内遍佈的3万多个无线热点,所有这些条件即使与重点大学相比也毫不逊色。公司内部很多人对刘积仁的决定感到不解,甚至说他陷入了“校园情结”当中。

  实际上早在7年以前,刘积仁陪国家领导人到印度和爱尔兰考察了一圈之后,就已经对中国软件人才的缺乏有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为了保证人才的充足供应,东软就曾经采取与东北大学合作定制毕业生的方式。因此,他觉得教育是打通整个中国软件产业链的关键所在,如今软件外包行业出现的“人才荒”也证实了他当初的判断。

  在这里,艺术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单个颜色好看或者不好看并不重要,关键是看整体的最终效果。而办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别人办教育就是为了教书育人,而刘积仁办教育的思路则有所不同——办教育本身虽然赚钱有限,但是如果和东软的业务核心软件结合起来,就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东软的品牌,还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我们把学校看成是我们客户的学校,这是我们跟客户之间搭建的一个更好的桥樑。我们过去做市场、去敲门、请人家吃饭,而现在我们请客户花钱到学院来接受教育。通过这种途径,我们把教育作为东软搭建的一个平台,成为公司整个业务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刘积仁认为。

  有一次,在参观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之后,用友软件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就曾经感慨地说,教育的兴办将为东软未来的发展插上一对翅膀。有这种感觉的并不是个别人,在入股东软之前,SAP已经基于单个项目与东软合作多年,而正是由于看中了东软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巨大潜力,SAP才决定与东软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盟。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东软将利用在全国的3所信息学院开设专门的SAP管理软件课程,将有4000名学生同时学习SAP的课程,学校还将为SAP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咨询师提供认证和培训服务,从而进一步增强SAP在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的影响力,这也是SAP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与东软合作也都是看重了东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能力。“事实上我们投资教育领域,其中最大的背景就是我们国际化过程的抉择。”刘积仁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搞教育是自己的理想,但现在也绝对是个商业意义上的重大的机会。

  数字医疗和教育这两块看似与软件不相关的东西,已经成为东软的两大新业务和未来的重要竞争力。今年6月,东软就要迎来自己的15岁生日,这家曾经被人们说成不知道“我是谁”的公司,却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家员工超万人的国内软件企业。

  “过去的10年中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机会主义者,我们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在过去的5年,我们已经能够为了未来的机会而做準备了。”刘积仁说道。他觉得今天的东软依旧不能做微软,但是至少可以向IBM学习,做一个Solution Provider(解决方案提供商)。

  去年,由于与东软的解决方案定位冲突,刘积仁将6年前收购的财务软件公司金算盘出售。“你又想做产品,又想做服务,有的时候是有矛盾的。”在刘积仁看来,做什么不做什么,抓什么机会放弃什么诱惑,“在执着和投机之间,关键还是看你的整体感。”

  (来源/《IT经理世界》,作者/冀勇庆)

  

[上一页]  [1]  [2]  [3]



编辑:刘郁菁】


相关报道
   · 刘积仁:走与微软不同的道路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