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文学院李海燕
汉语书面语体在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口语语体的一些特征。而书面词语作为其中的重要一项,一直是大多数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一道障碍。批改留学生作文的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学生的作文大多用词简单,从语体的角度分析,这些作文的语体意义都较低,呈口语化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口语词向书面词语的转换,注重对书面词语的积累,尽量避免口语化倾向的出现。
1.口语化倾向在写作中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具体而言,留学生在写作中所用词汇呈现出语体意义比较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1用迂回表达的口语词组代替具体准确的书面词语。
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一直给你东西(付出)而且没有跟我们要求什么礼物(回报)。
后来我去军队当作兵(去服兵役)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在于学生可供调动的书面词语比较少。主观原因是学生平时缺乏积累书面词语的动力和习惯,也缺乏使用书面词语的信心和热情,因而在运用时难免会捉襟见肘,穷于应付。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限制,学生的语言输出就会在低水平状态停滞不前。
1.2同一词语的重复次数较多。书面语体区别于口语语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汇的多样性。张正生在对《现代汉语频率词典》进行统计以后证实书面语比口语用词量大,也就是同一个词的重复次数低。但在留学生的习作中,这种趋于简单化的表达方式却比较常见:
例:1997年开始世界上面临着最厉害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它们经历了历史上最差的一个。印尼是最差的国家之一。不知不觉以印尼币兑换美元很低。印尼又面临更差的问题。扩大的通货膨胀、失业和犯罪令我们国家变得很复杂。……
上述这个例子当然还存在着篇章层次上的衔接问题,但单从词汇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这么短的篇幅之内就重复使用了三次比较口语化的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习惯使用熟悉、简单并自认为稳妥不易出错的词语,同时缺乏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积累。
1.3倾向于使用单音节词。从词的长度来看,学生在词汇运用的选择方面常常趋于单音节词。
例:一边听着那声音一边看着我生活中最黑(黑暗)的天空。
那个晚上我的父母一秒也不敢睡。对他们来说这个晚上是最长(漫长)的。
词的长度是区别语体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现代汉语中,书面词语和双音节词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冯胜利在其论著中提出了现代汉语书面词语必为双音节的韵律制约。张正生在经过数据统计以后也证实,书面语和双音节的这种联系确实是存在的。另外,有一些学者在对动词进行研究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张国宪通过对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在不同语体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发现,书面语色彩越浓,双音节动作动词的出现频率越高,反之,口语色彩越浓,单音节动作动词的出现频率越高,由此得出了如下结论:与双音节动作动词相比,单音节动作动词是一种口语词汇,适合于口语语体,尤其是谈话语体。刘智伟在对365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进行研究后,指出多数情况下,单音节动词的口语色彩强于双音节动词。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来说,在写作时往往能够自然地进行这种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的切换。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词汇中所蕴含的这种语体区别他们并不敏感,如果此时教师指导不利,学生就会很容易满足现状,形成一些口语化用语的定势,导致其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滞后。
2.教学对策及训练方法
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不是无源之水,积累一定数量的书面词语是扩大写作资源储备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口语词向书面语词的转换。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种教学中可供参考的对策和练习形式:
2.1写作前阶段:
2.1.1课堂构思阶段: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构思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收集想法、明确思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会就这个写作话题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广泛的联想,这些联想通常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查词典,另一方面也要随时捕捉学生说出的口语词汇,适当地进行启发,适时地予以替换。例如,在构思《网络利弊谈》这一议论文时,我们带领学生分五个步骤在完成了构思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口语词向书面语转换:
步骤1:以《网络利弊谈》为题,要求学生写10分钟的自由写作,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就这一话题展开联想,启发思路。
步骤2:教师在左边黑板的中央写下“网络的利和弊”这一话题,让学生将头脑中想到的有关它的一切内容说出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些词或词组。学生在经过10分钟的自由写作以后,思维比较活跃,发言也比较踊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下列这样一张初级的思路图:
《网络的利和弊》思路图1
黄色网站找资料聊天找新朋友被人知道自己的密码等信息对眼睛不好找老同学找对象找工作买东西做生意找消息对身体和精神不好网络的利和弊网络病毒攻击别人性教育找地址学校报名学习网络游戏浪费时间和金钱看电影(小说、新闻)泄漏国家秘密毁损别人的名誉网络游戏发信省钱方便
步骤3: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和帮助下,学生完成了下列口语词语向书面词语的转换:
买东西—购物找对象-网络征婚找工作-求职做生意-创业找同学—联系同学对眼睛不好-对眼睛有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密码等信息—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找资料—收集资料找新朋友-结交新朋友
步骤4:.教师将思路图1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概括,属于同一内容的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标出,并在黑板的右边板书整理归纳后的另一张思路图。
《网络的利和弊》思路图2
利:(方便、省钱)
1.生活方面:购物;2.工作方面:求职、创业;3.娱乐方面:网络游戏、看电影、小说、新闻;4.人际交往方面:聊天、网络征婚、联系同学、结交新朋友、收发邮件;5.学习方面:收集资料、接受性教育、学校报名
弊:(浪费时间和金钱)
1.生理方面:对眼睛有害;2.心理方面:黄色网站、毁损他人名誉、攻击他人;3.信息安全方面: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泄漏国家秘密
步骤5:构思提纲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然后根据自己的论点从思路图2中选择3-4点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删除其他不重要的内容,按照先利后弊的顺序排列内容,写出主体部分的提纲。
2.1.2学习范文阶段: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范文往往对他们随后的语言输出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范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文章题材的可参考性,层次结构的明晰性,还要考虑词语运用的可借鉴性。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按照以上三个原则,精心选择了范文以后设计了下列练习:
1.归类练习:在阅读范文时,教师可以给出词语的大致类别,要求学生将表达近似语义的词语归成一类,并写出相关句式。
2.替换练习:在学习范文之后,教师编写一些语体意义不那么高的语句,要求学生运用范文中出现的书面词语予以替换。例如:
口语词书面语词
云南省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设计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范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强化这些书面词语的语义和语用,提高学生驾驭语言和语体的能力。学生对这一练习的反馈是:“每次课的不同形式的练习中,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是把口语变成书面语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我能提高我的书面语活用能力。”
3.选择练习: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单、双音节词语的选择练习:
例:我们的本地邻居都能明辨是非,他们愿意()我们。(帮/帮助)
你()我数着点儿,别超过三百六十个字儿。(帮/帮助)
这种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汉语的书面语体和双音节词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练习以填空的方式出现,本身就确保了语境的存在,能够促使学生注意到语体的一致性。
在上面的例句中,“明辨是非”这些词语本身就是书面语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选择“帮助”等词语的过程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语体色彩的比较。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明确,双音节词语的书面色彩强于单音节词语只是汉语学习中的一种规律性,而非必然性,在一些特定的格式中单音节词语反而更具书面色彩。例如,“帮”的口语色彩比较强,但在“有难必帮”、“助残帮困”这种四字格式中,其书面语色彩反而较强。
4.运用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范文中的书面词语以后,教师可将词语适当分组,把可以放在同一语境中的词汇放在一起,要求学生进行段落写作。例如,在学习了游记范文中的一些书面词语后,教师给出了这样一组词:位于—呈—海拔—因……得名—名不虚传,学生编写了下面这个段落: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流),海拔2000-4300米,呈“Y”字形,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而得名。九寨沟被称为“童话世界”,果然名不虚传。
这实际上是写作前的一种热身训练,在后来游记的写作中,学生将这一段落运用到了正文中。我们感到这种运用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从接受理解书面词语的阶段跨越到真正创造性地发挥的阶段,从而实现词语的真正内化。
2.1.3准备写作阶段:在写作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写作任务制作一张词汇表,将写作中可能用到的书面词语收集列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最好给出词语的大致类别,我们的经验是,分类越细致,目的性越强,效果越好。
2.要求学生从印刷刊物上寻找相关词汇,如:汉语精读课文、阅读材料、范文、杂志、报纸等等,而不是让学生写出脑海中已有的汉语词汇,否则,学生常常会将一些平白的口语词列出来充数,这样练习只会流于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功效。也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母语-汉语词典,从母语词汇出发,查阅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汇,”Shawna在其研究中指出,二语词汇学习是通过新词与母语(或二语)已有的词汇和概念联系起来加以语境化而实现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母语词汇能力的正迁移作用,丰富学生的词汇。
2.2写作后阶段:
2.2.1修改初稿阶段:对于学生交上来的初稿,教师在提出修改意见之时,可有针对性地给出一些书面词语,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明确语义和语用,然后替换初稿中的口语词,这样做远比教师直接修改更有效果。例如,对于上述2.1中的例子,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较好地完成了词语的切换:
1997年开始世界上面临着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亚洲的大部分国家,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而)印尼(更)是危机重重。不知不觉,印尼币和美元的兑换率越来越低。扩大的通货膨胀、失业和犯罪令我们国家变得很复杂。……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这种修改效果,可以留待讲评阶段时再进行处理。
2.2.2评定定稿阶段:在学生的定稿中,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习得状况的及时反馈,学生也非常重视这个部分。对于那些大胆尝试使用书面词语的学生,应及时地予以肯定,即使在语用方面存在偏差,也应在鼓励后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考虑给予适当的加分,以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词语的信心和习惯。
2.2.3作文讲评阶段:我们将学生作文的讲评尝试性地分为三个部分,即“改错篇”、“提高篇”和“欣赏篇”。
“改错篇”是将学生在语用和语法方面出现的比较典型、普遍的错误分类后进行纠正。
“提高篇”主要是将习作中出现的口语词切换成书面语词,首先要向学生明确这一练习的目的并非纠错,而是帮助学生寻找更贴切、更完善的表达,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能够进一步“提高”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的积极性,即使是在修改初稿阶段不愿意进行尝试的学生,也会在这种集体氛围的感染之下,积极地参与进来。
“欣赏篇”是将习作中的佳句、佳段、佳篇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在交际法教学盛行的今天,我们注重写作中书面语词汇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语言形式视为写作教学的中心,而是在遵循“意义的表达占首要地位”、“任务的完成优于语言表达”这些教学原则的同时,关注如何使语言形式更好地为“意义的表达”和“任务的完成”服务,试图为“内容表达的流畅性”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这对矛盾寻找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