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梅州丰顺县侨联会前主席詹益锦:五十年深情为侨

2006年11月15日 17:08

  詹益锦,原系梅州市丰顺县政协副主席、侨联会主席,现为丰顺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曾与侨联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五十载。

  詹益锦1922年出生于泰国纲帕府。幼年时代,受过华文教育;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曼谷中华中学。后遇到泰国政府当局施行排华政策,全国的华文学校都被封闭,他因而辍学,并于1942年与校友结伴回祖籍国求学。先后在中国昆明育侨中学和广东梅州中学及南华学院读书,接受中华文化教育。1946年起执教于丰顺县埔寨三育小学和金汤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丰顺县立一小和人民小学,培养了一批莘莘学子。

  詹益锦是一位泰国归侨,懂得泰文和简易的英语。1956年初,丰顺县侨联会刚刚成立,几十名热心归侨一致推荐他到县侨联会工作。作为一个归侨,在侨联工作,他有一定的优势。首先,他能说泰语和简单的英语,会翻译泰文;其次,他的伯父詹采卿(人称廊主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是泰国一位赫赫有名的侨领,这层特别的海外关系有利于侨联工作的开展;三是他有一颗为侨服务的赤诚之心。于是,他被安排进侨联会工作,开始了为侨服务的生涯。

  建国初期,丰顺县的教育尚不发达,公立中学的招生人数有限,归侨侨眷的子女读书比较难。鉴于此,他便与侨联会同仁一起,倡议兴建“丰顺县华侨中学”。后来,他担任华侨中学筹建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建校日常工作,积极发动华侨捐资捐物,夜以继日地扎在工地上。当时,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未与中国建交,严格限制外汇出境。为了获取侨汇,他积极配合侨务部门,采取各种手段和渠道与泰国、香港和汕头的侨批局密切联系,千方百计地争取更多的侨胞关心和支持。建国初期,物资短缺,所购物资必须有国家计划批文,而建校所需的材料都得报请有关部门审批,手续繁琐。面对种种困难,他并没有退缩,不辞劳苦,日夜奔波,监管建校工作。终于,建起了一座初具规模的“丰顺县华侨中学”,解决了归侨侨眷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圆了不少青少年追求文化知识的梦。

  1958年,詹益锦又与同事一起发动几位归侨集资筹办了“丰顺县华侨旅行服务社”,使之成为专门接待华侨的场所,为华侨解决衣、食、住、行,提供了各种方便和优质服务。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连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物质短缺,侨户们迫切需要食物解决燃眉之急。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国家委托香港中国旅行社办理以侨汇购买化肥支援农业生产。为了早日消除自然灾害,恢复生产,詹益锦又大力宣传让侨户在国外的亲人汇购化肥,并与香港中国旅行社联系,查询属于丰顺县华侨寄物的数量和名单。他经常奔波于汕头口岸,划回应归属丰顺县的化肥,在三年经济困难期间,总共得到了侨胞支援家乡的化肥两千多吨,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的农业生产。

  [1]  [2]  [下一页]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