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





  文/ 韩三洲

  一

    无论谁来到延安,站立在夕阳映照的宝塔山下,耳畔就会响起那首著名的歌曲《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战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这首《延安颂》的词作者,就是从著名茶乡福建安溪走出的女作家莫耶(1918——1986)。莫耶,原名陈淑媛、陈爰,笔名白冰、椰子、沙岛。父亲陈铮是缅甸归侨,早年当过教员,后来成为安溪民军首领之一,曾任东路讨贼军暂编第一师第三旅旅长、安溪县长、驻闽海军陆战队团长、少将旅长。1932年,莫耶随父居厦门鼓浪屿,就读于慈勤女中。上学期间,其习作散文《我的故乡》,被国文老师推荐在《厦门日报》上发表,由此引发她的写作热情,开始向上海《女子月刊》投稿,作品多被采用。1930年,上海女子书店的《女子文库》出版莫耶的第一部著作《晚饭之前》(独幕剧集),署名陈白冰。《女子月刊》还以莫耶的照片为封面,称她为“善写诗歌、剧本的女作家”。莫耶在上海期间,常与左翼作家蔡楚生等人接触,并深入工厂了解女工生活,写出一批宣传妇女解放的诗歌、小说、剧本,在《女子月刊》上发表。同年11月,她回乡探亲,在家乡组织妇女识字班,动员其大嫂、二嫂出来教课,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对封建习俗1934年秋,莫耶在母亲和大哥的帮助下,离家出走,到上海《女子月刊》社当校对、编辑,后来曾一度任主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莫耶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辑,投入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这期间,她写了抗日救亡剧作《学者》在《西京日报》上发表。同年10月,19岁的她随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到达延安,成为从沦陷区及大后方到延安的第一个文艺团体。从这时候起,作家更名莫耶,意寓《搜神记》及鲁迅先生小说《铸剑》中那锋利的宝剑名(莫邪)。

  随后,集体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莫耶任救亡室文娱委员。1938年春,莫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期戏剧系学习。不久,转入文学系。在鲁艺学习期间,她创作的歌词《歌颂延安》,由中央宣传部征得其本人同意,更名为《延安颂》,并由音乐系郑律成谱曲,在延安礼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博得中央领导的肯定和称赞。于是《延安颂》的歌声响彻延安城,传遍各抗日根据地,甚至传到“国统区”和敌后,以及海外华侨中,成为一曲激发抗日爱国热情的战歌。大批革命青年高唱这首歌奔向延安,加入抗日救国行列。《延安颂》至今仍传唱不衰,成为一支传统革命歌曲。

  1938年冬,莫耶加入鲁艺组织的实习队,和作家沙汀、何其芳等,跟随八路军一二○师师长贺龙,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被分配到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剧教员。1940年春,任剧社创作组组长。她不仅从事创作,还参与编印前线刊物《战斗文艺》。同年她代表部队文艺工作者加入晋绥边区文联,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在晋西北兴县一座天主教堂大院里,贺龙大声说:“莫耶,是我们一二○师出色的女作家。”从1938年冬到1940年夏,莫耶除了和张可、刘萧芜合作创作大型话剧《丰收》外,还独自创作大型话剧《讨还血债》、《齐会之战》、《水灾》、《一万元》、《百团大战》;独幕话剧《叛变之前》、《到八路军里去》;歌剧《荒村之夜》等,还有一批歌词、舞蹈。剧社演出的服装,多由她剪裁缝制。有时她还登台演出。在战争环境里,她口袋里总是装着笔记本,随时随地采访、记录、写日记。在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她常常是一茶缸开水、一把炒豆充饥。有时在集体讨论后,连夜写出一个小戏,第二天就排练演出。1940年以后,她除了写剧本,还经常写小说和战斗故事等,在《西北文艺》、《抗战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

  1942年春,莫耶被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斗报》当编辑、记者。她自告奋勇担负起两个版面的编辑任务。经常深入前线部队,写了大量的战地通讯和战斗故事。她住的土窑洞,经常是灯光彻夜不熄,而白天照常工作或劳动。她纺的线被评为特等品。

  1948年秋,莫耶随《战斗报》被调回延安,跟随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1950年,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后任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人民军队报》社长方唯若结婚。

  1955年,莫耶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由省委常委兼)。1956年,在“反对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运动中,莫耶经省委分管领导同意,在《甘肃日报》上刊登铁路职工张凌虚被官僚主义逼害得精神失常的事件,并发表社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读者赞扬。1957年“反右”扩大化时,与这篇报道有关的人都被错划为右派。莫耶成为这起冤案的主要人员,受批判和降级处分,还差点被送到夹边沟去劳改。

  1962年,莫耶临时主持《甘肃日报》社工作。在1965年的“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莫耶因“张凌虚事件的报道”和小说《丽萍的烦恼》等历史旧帐,又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斗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她又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反革命分子”,受到更严厉的批斗,被关进“牛棚”,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直至1970年,才被暂时分配工作。

  1979年,笼罩莫耶身上的长年冤案得到彻底平反。年过花甲的她出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重新拿起搁置多年的笔,一心倾注在文学创作上,相继创作出电影剧本《战地火花》,中篇小说《春归》和《青山夕照明》以及短篇小说《走资派和牧羊娃》。编辑出版了自选集《生活的波澜》和回忆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1984年后,因心脏病多次住院,但还写出了《生命的搏斗》、《战斗剧社在晋察冀》,整理1本4万多字的《一本幸存的敌后日记》和散文集《烽烟集》、中篇小说集《春归》、战斗故事集《枪林弹雨见英雄》等。并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信念》的第一部《父与女》的初稿。1986年5月7日5时56分,莫耶是喃喃地吟唱着《延安颂》走完自己人生最后旅程的,终年68岁。

  著名作家杜鹏程说:“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王海波】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