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闲话闲章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文/ 李国文

    有一次,送了一本自己的书给一位老先生。他翻开来,见到扉页的题签,笑了。阁下这印章想必是在马路边小摊上刻的吧?芽这倒也让他猜个正着。

  过了一些时日以后,此老将一方镌有我名姓的印石,和另一块闲章,送了给我。果然,出手不凡,印出样子来,多了一点书卷味,少了一点匠人气。

  “您老的手艺?”

  “老来无事,玩些雕虫小技,向你卖弄卖弄。”

  那闲章怪有趣,不圆不方,什么形状也说不上,字刻得不篆不隶,四脚巴叉,自成一体。四个字:“始终如一”,我虔心看着那朱红印泥的“一”字,好有力,好醒目。虽然常见之语,倒有很多意思够我琢磨的了。老人说了,共勉共勉,看来,他是很想把一生心得,与我共享。

  如一,而且始终,容易吗?自始至终,做到如一,其实很难很难。我等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活一辈子,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在不停调整中的,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适应的过程。你想一,未必一;你不想二,偏要你二;人在矮檐,你想不二;行吗?人微言轻,你要如一,行吗?所以,“始终如一”,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然否?”

  老者笑而不语。

  这枚闲章,便当作我的书印,放置案头,提醒自己尽量如一,作为座右铭,起一点警示作用,也有益处。做人也好,为文也好,要尽量做到这个“始终如一”的“一”,也就是“一贯”的“一”。格物致知,读书治学,要做到如北京话说的“死磕”精神的那“一心一意”的“一”,也还是要下一点力气,用一点功夫呢!

  因为有了这两方图章,便常把玩,也对治印,这种纯属于中国文人的器玩,感到兴趣。我很奇怪,外国人到琉璃厂,常买这类印石,有钱的,花大量外币,竟敢问津田黄鸡血,甚至倩人刻了,带回国去。尽管如此,好像至今在西方世界里,还处于学不来和用不上的阶段。这很可能与中外文宁的形态,东西文化的背景,不甚相同有关。

  西人求实,重物质,讲实用,签名不易模仿,能够鉴别真伪,故而处处签字;而且拉丁字母,曲里拐弯,也很适宜于笔走龙蛇。但签出来的名字,可能反映签字人的某些性格,却谈不上成为艺术品。国人尚虚,信精神,重然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盖上印章,只不过以示郑重,所以,篆刻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门艺术。

  这与宋以后,至元,至明,而清,文人画大兴有很大关系,文人作画,与宫廷画家工笔重彩不同,多用水墨写意,因而画面通常表现得比较素雅冲淡,韵味是足够的,色彩则略嫌不足。有几枚鲜红印泥的图章,耀眼地盖在画作的边辐或一角,是会令眼睛生出一种视觉上的快感的。于是,印章,题签,和书画三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治印,便是文入画家们的又一技巧和专长。齐白石篆刻也是一绝,有印曰:“三百石印翁”,可见他是多么看重这些有灵性的顽石了。

  一幅画上,总不能横七竖八,都盖上自己的名章,于是,闲章便出观了,成为文人藉以表达思想情操、志趣爱好的一种方式,画面上多了个人意气的朱印文字,画也就更好看耐看了。偶读清人《冷庐杂识》卷一《印章》条,提到了明、清三位文人的闲章,颇为别致。一为袁枚,不足四十岁就告别官场,刻“三十七岁致仕”印,表示出这位文人的风雅脱俗,不恋凡尘的清高。一为郑燮,刻“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大概是对于科举应试,蹭蹬三朝的自嘲了。

  提到这位板桥先生,可谓闲章冠军。他辞官回扬州后,卖画鬻字为生,人称他的诗文书画为“三绝”,推崇备至。虽然他的润笔费够高的,可买家还是舍得花钱。于是,他的画品流传很多;当然,假托其名的膺品也不少。所以,他的闲章七七八八,有很多种。

  如“七品官耳”,如“十年县令”,如“风尘俗吏”等对仕宦生涯,抱淡薄心态者:如“穿衣吃饭”,如“私心有所不尽鄙陋”等不加遮掩,敢坦承胸怀者。最令人喷饭者,因他崇拜明人徐文长,刻了一块“青藤先生门下走狗”的章,文人潇洒,磊落自在,都在他这些闲章上表达出来。他有一方长达十个字的闲章,“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实在让我们很感动,这和杜甫“安有广厦千万间”诗,异曲同工。与他另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七绝:“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都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时刻把老百姓生死安危,饥饱冷暖,时刻记在心上的文人。他在山东潍县做过地方官,颇有政声。后来,因为灾荒,他请求放赈,济民危困,多有亢直言行,为此,得罪了上司,被免职回乡。回乡后照样清高耿直,不事权贵,“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从这个性格来看,郑板桥一生称得上“始终如一”这四个字了。

  在《冷庐杂识》中,陆以漏还举了明人唐寅的例子,说他也有一枚经常使用的闲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八个字,倒也符合弹词说唱,故事传说中的唐伯虎。如果,对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唐解元来说,风流是真的,才子也不假,但江南第一,就值得商榷了。明代全盛时期,在江南出类拔粹的文人中间,他还坐不到首席位置上,要说是“吴中第一”,或更贴切。不过,文人,又有几个不狂放,不自诩,不把话说得够满,甚至过头呢?

  要是了解唐寅一生,先是受科场案牵连,后又险几卷入宁王朱辰濠逆案之中,科场失意,仕进无门,倘不这样激扬文字,意气风发,做出一番不与世同的行径举止,岂不太窝囊了自己?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得清清楚楚:“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使朋友谓仆何?芽使后世谓唐生何?芽素自轻富贵犹飞毛,今而若此,是不信于朋友也。”所以,可以理解吃了这些苦头以后,他心志更加坚定地始终如一,不变不改,做他闲章上所说的这个“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然而,风流的唐伯虎,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他写过一首诗,题曰《梦》,“二十年来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自分已无三品科,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敲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这首应该是晚年的作品,倒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了。透过他表象的形态上的超脱,对照他一生也未宁静过的仕进之心,魂牵梦萦的功名之想,他的这颗闲章,就有点心口不一,似是而非了。

  当然,一个人要做到前后如一,表里如一,对人对己如一,对上对下如一,也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手上的这枚闲章上的四个字,“始终如一”,虽是应该达到的境界,也许永远做不到百分之百,但多多少少,朝这千方向努力,也就不负老先生的好意了。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