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年高98周岁的曻地先生在仪式上笑容满面地说:“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起步,我相信在中国还会有第2、第3个、有许多个‘柯树籽班’出现,有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从中受益,我要在中国,在这个岗位上大干一场呢!请大家相信,有解放大路小学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成立特殊班级的消息,在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每日新闻、西日本新闻和圣教新闻都做了相关报道。
接受了一年“柯树籽班”的教育后,各项测试数据表明,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学习能力上有了明显提高。最初在椅子上坐不住的孩子,现在已经能认认真真地在座位上学习写字;从前神情呆滞的孩子,一年后渐渐有了接近正常儿童的生动可爱的表情。“柯树籽班”开办时有6名学生,他们中仅有一个孩子曾上过幼儿园。为了成功复制日本“柯树籽班”的教学精髓,开班前,学校特派任伟、胡楠两位教师去日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进修学习,回国后担任这个特殊班级的班主任。如今,已经有年龄从6岁到13岁不等的8名儿童在这里学习了。
长春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先后两次走进了这个特殊教育班进行采访后写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放的是3位老师和8名学生的集体合影,照片上的每个孩子的表情都很开心。学生们都来自长春市,他们每天的作息时间和其他年级的同学一样,也包括有寒暑假。有所区别的是,他们上课的时候,“玩”得很开心。每天上课前半小时,是学生的情绪观察时间,老师很会调整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做上课准备;每天的晨会,也由8名学生每人一周轮流主持,晨会的内容是问好、点名、报告当天日期、天气、健康观察、汇报昨日表现等等。
由于这些孩子接受的是特殊教育,所以上课的课程表也是量身定做的,每天的课程包括数学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体能集中训练、生活情景训练、手工制作等。柯树籽班虽然只有8名学生,但学校却给配备了3名老师。
正如学生男男的妈妈所说,“孩子6岁了,学东西慢一些,表达也不流利,但他心里很明白,模仿能力也强。在正常学校里,他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老师也照顾不过来。而在柯树籽班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
胡楠老师的桌上放着一份还没有做完的学生《每日联系表》,她说:“我每天都要给每个孩子做一份跟踪记录,记录孩子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一天,当这些孩子离开柯树籽班的时候,我要把这些送给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收藏起这份自己的回忆。”《每日联系表》主要是学生上课时间及课间、学生在学校表现情况、家长反馈意见三大部分组成。老师不但观察孩子的智力情况,同时也注意他们的行为举止。从老师纪录的第一张联系表开始往后看,你完全可以感受到孩子神奇的变化,深切感受到曻地三郎的教育方式产生的强大力量。
四
是啊,了解曻地三郎博士的教学方式的人心头无不为之一动。曻地三郎博士积累和建立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愉快的教育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他认为,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父母、学校和社会如果忽视了这双眼睛,就无法让孩子得到自由健全的发展。此外,无论对智障儿童教育,还是婴幼儿教育,曻地三郎特别重视在游戏中与孩子沟通交流,尤其强调父母在孩子3岁以前与孩子共同进行手工制作玩具的重要性。
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机械制造和影像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给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个性和原始的安乐。如今,学校内暴力事件不时出现,教育活动也缺乏活力,很难让人理解这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购买大量的成品玩具,成为父母示爱的基本方式,而一举多得的手工制作、亲子教室这一价廉物美、受益多多的方式,成为很多人漠视的角落……
曻地三郎开始摆弄放在演讲台的一大溜儿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那些都是由他亲自开发出的玩具。这些玩具都是以每个家庭中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作材料,制作简单易行,构思精巧有趣。
一次性纸杯铰了口,在底部穿根线一吊就成了钓章鱼;胶卷盒子的盖子串上牙签再用文具夹一夹,就成了四个轮子的推车;普通的卫生纸芯经剪刀一裁,胶带一粘,彩笔一画,就变成一个可以张嘴说话的小木偶;洗衣机的水管两头套上纸杯,就成了简易的通话器;还有罐子做的积木;方形的糕点盒子做的画有各种表情的大号骰子;塑料瓶里装上米粒做成的沙漏。可乐罐子、牛奶盒子、抽取式纸盒,在曻地老师的手中全部变成了妙趣横生的玩具,而且多数是大人和孩子可以互动玩耍的玩具。
这些看似简单的玩具,实则充满了睿智的奇思妙想。完全可以想象,和孩子们一道,通过手工创造性地制作玩具本身,是多么有益于增进父母、老师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举动啊!它在开启儿童的心智,融洽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等方面,是冰冷的成品玩具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的。
曻地三郎博士在实践中探索创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的中心问题,是使孩子情绪稳定。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再加上教师的真心投入,就一定会看到教育的效果。这,他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检验,也是他在与孩子共同生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精髓。
他总结出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应该遵循的“十大教育原理”。他说,如果这些方法叫做是教育原理的话,那它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遵循的共同原理。如今,这十大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日本特殊教育之中。韩国大邱大学的安教授将这些原理翻译成韩国语,也应用于韩国的特殊教育之中。长春大学的金野副教授翻译并引进了这十大原理到中国,这些成果也如拥有阳光雨露的柯树籽一样,将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五
“……我想,在演讲的最后,请允许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情况。我的大儿子叫有道,在柯树籽学园成立的时候,他自愿做一名勤杂工。他的工作虽然简单,但他特别认真,每天上下课的钟声一分一秒都不会差。1976年,年仅39岁的有道去世了。我的二儿子叫照彦,于2003年走了,享年55岁。
我的妻子叫露子,在1954年柯树籽学园成立的时候,由于我是国家公务员不能兼职,她代替我担任了柯树籽学园的园长。几十年来,她尽职尽责,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她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孩子没有了,但是我要生活在我学园里的孩子更加快乐。”1997年在她82岁的时候离开了心爱的孩子,离开了她苦心经营的学园。妻子去世那天,《读卖新闻》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登了妻子的照片,并以妻子过去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可以选择不当孩子的教师,但你无法选择不做孩子的父母”为标题,对妻子的事迹做了长篇报道。
1944年,我的长女邦子出生了。她在广岛大学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后回到柯树籽学园担任言语治疗师。多年来,她兢兢业业对学园特殊儿童言语的康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长女邦子也与世长辞了……”
曻地先生仍乐观自信地面对人生。他告诉我们,他自己的健康秘诀:一是每口饭咀嚼30次,二是坚持洗冷水浴,三是做棒操,四是学外语,五是写日记。继2005年成功进行了首次世界巡回演讲之后,从2006年9月份开始,他将再次用45天的时间,赴9个国家做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17场巡回演讲。
这时,金野先生把幻灯停在一幅风景照片上。照片很显然是随意把汽车停在公路上拍摄的画面:一条无尽头的柏油公路,路两侧是中国东北再普通不过的一种叫扫帚梅的野生蒿草,正开着灿烂的粉色小花。
金野先生说:“曻地老师多次强调,解放大路小学的特殊班级是最好的班级,他从心里热爱这里。如果哪天他过世了,他希望把他的骨灰撒在从长春机场到学校的道路两侧的扫帚梅花丛中,做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肥料,让特殊儿童也能健康顽强地成长。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不禁为老人那颗真挚的心而动容。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