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人生
谈快乐
最大的快乐是家乡彻底改变了落后面貌;最大的成就是发现、建造江阴港。
谈金钱
再多的钱给子孙?熏也留不住三代富裕?鸦还不如将钱投到祖国各地的建设中?熏留得祖国各地处处繁荣昌盛。
谈新侨资
我们老侨要做好传帮带。(侨资)这钱用好了,能保值增值,那就成为新侨与祖国联系更为紧密的纽带,能培养他们对祖国持久的向心力。
看成功标准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
最爱用的一个词:坚持
“因为我有斗志?熏我不甘心,不管碰上什么困难?熏都难不倒我。因为坚持。”37岁时?熏他发现了英语的重要性?熏于是没有一点基础的他开始突击恶补英语。他让秘书每天只跟他讲英语?熏开始一句也听不懂?熏但他硬着头皮听?熏终于可以听懂一些?熏半年后就可以进行流利对话。
最喜欢说的话
要多做善事,我的钱已经够多了,我不要再赚钱,我要送钱。
最敬仰的人: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是我平生最为敬仰的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他对改革看得很透,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让大家跟着他干。
慈善人生
从1993~2008年,林文镜共向社会各界捐献了近2亿元人民币,他的善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也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这里,我们截取其中一部分,感受这位侨领的拳拳之心:
1993年捐款1200万元,建福州市一医院元洪门诊大楼
1993年抗洪救灾捐款500万元
1994年捐资福清闽江调水工程1亿元人民币
2000年捐款350万元,重修福清石竹山道院
捐资1000万元建设南江滨公园
捐资1200万元建设锦江生态园
捐资2400万元建设锦江路
2004年向闽江学院捐款800万元
2004年向重庆川东北气矿“12.23”井喷事故灾民捐款100万元
2005年向重庆亚太第五届市长峰会捐款200万元
2005年向福建省民间工艺基金会捐款700万元
2005年捐款700万元援助福州“龙王”台风灾后重建
2007年向福清华侨博物馆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2月为安徽抗雪灾捐100万元人民币
请叫我“大哥”
今年,林文镜先生80岁了。这样的年纪,很多人都喜欢被人叫做“公公”、“爷爷”,而他最喜欢别人称呼的,却是“大哥”!
在他创造奇迹的一生,有数不清的头衔,诸如“东南亚侨领”、“世界面粉王”、“福清主义者”等等,但他最喜爱的称呼还是“大哥林文镜”!
这几年下来,家乡改变了、富裕了,而关于“大哥”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这其中,坊间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媒体界流传颇广的版本。据说,前些年福州某媒体记者采访身为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林文镜先生,顺口就称呼“林董”,不料却被他很客气地“批评”了:“请不要叫我‘林董’,我喜欢你们叫我‘大哥’。”
而另外一个版本则是海内外工商界流传颇广的,那就是台湾工商界知名人士朱介增与林文镜联合投资“侨联钢铁”企业的故事。据说,该故事发生在2004年12月27日。当日,闽台两岸诸多知名企业界人士齐聚福清融侨大酒店举行“侨联钢铁”企业庆祝酒会。年长林文镜5岁的朱介增走上主席台致词,激动地说:“站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福清真是一个有福的城市,因为你们有林文镜大哥,一个把家乡看得最重的大哥。就为这,我提议大家举杯!”饮罢,这位老人已是满面泪水!
就是这样一位“大哥”,领着“福清主义者”的头衔,以达者兼济天下的胸怀,20年如一日,团结各方力量,将自己家乡向前推进了50年?熏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建造世界级大港湾——江阴港。20年来,他影响、改变了上千亿资金在历史上空的漂浮动向,也直接改变了福清这座城市两三代人的人生历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他改写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也书写了一座城市的辉煌。(郭向阳 叶传杰 章立群 陈志淦 许艺民)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