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烟台的螳螂,何以传播到世界的那么多的角落?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烟台老拳师,得知了烟台螳螂拳传播到世界的“路线图”,发现螳螂拳在海外比烟台更吃香……
菲律宾:向亚洲传播的第一站
烟台螳螂拳能走向海外,今年近70岁的钟连宝功不可没。而钟连宝如今也闹不明白,自己的名儿是怎么“响”到国外去的。
1993年3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钟连宝正在家里养神儿,突然家里的电话响了。他心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电话,便没去搭理。不想,夫人张宏彦接完电话后郑重地对他说:有人想拜你为师,是菲律宾人。
“什么?菲律宾人?”钟连宝有些吃惊。“不收!我们彼此都不了解,不收!”他拿起电话,一口回绝了对方。
钟连宝可不是什么人都会收为徒弟的。七星螳螂拳历代传人在收徒弟时都比较注重品德的考查,这可不能在他身上给丢了。他认为,既练武术,就不仅要能勤奋好学,还得尊师重道,恪守礼貌——“尊师重道,教为先;虚心求艺,武德全”。所以,外国人要拜他为师,他自然高兴,但从不随便收。
但菲律宾人却没有放弃,他们除了打电话外,1993年9月份,竟然来到了烟台,手中拿的是1986年香港《大公报》复印件,上面刊登有介绍钟连宝武术的文章。钟连宝当时大为感动,一个菲律宾人,7年保存着自己的资料,真是用心良苦!再加上钟连宝小女儿整天在父亲跟前“吹风”:“爸爸,他们来烟台不容易,你就收下他们吧。”这最终打动了钟连宝的心。但他没想到,从此,他到国外传授武功的大门打开了———他这次收的几名弟子,都是菲律宾岭南国术研究社教练。
1994年4月1日,钟连宝踏上了飞往菲律宾的旅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螳螂拳第一次以民间形式走出国门,邀请单位是菲律宾岭南国术研究社,一切衣食住行、担保、保险都由对方安排妥当。飞机离马尼拉越来越近,钟连宝的心也越来越紧:螳螂拳在烟台渐渐湮没,到菲律宾又会如何?
然而,下了飞机后,钟连宝发现菲律宾对螳螂拳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世界日报》、《联合日报》、《菲华时报》、《环球日报》等5家菲律宾中文报纸在他到来之前已经大量报道,到达后又追踪报道。
岭南国术研究社是菲律宾广东侨团总会下属机构。钟连宝是菲律宾第一个从中国请到的拳师,所以在他到达的当天晚上,广东侨团总会理事长率40多位当地知名人士为“祖国来的拳师”接风洗尘。第二天,菲律宾国家武术协会又设宴欢迎钟连宝。42天时间里,钟连宝在当地享受的是一日一小筵、两日一大筵的待遇。
螳螂拳在异国他乡受到如此礼遇,使钟连宝感动不已。
“只要你有真本事,他就把你敬上天”,钟连宝说,这种现象不光菲律宾如此,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更是如此,这又不仅仅局限于螳螂拳。
借助报纸报道的威力,海外华人圈的武术爱好者知道了钟连宝,知道了七星螳螂拳,也知道了烟台。很快,以菲律宾为基点,七星螳螂拳很快覆盖了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徒弟互相之间辗转传授,至今有多少传人,连钟连宝自己也说不清楚。
意大利:已成七星螳螂拳欧洲总部
名师出高徒。在钟连宝的调教下,岭南国术研究社的弟子,多次在东南亚武术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他本人的声名也因此远扬海外:1997年,意大利奥林匹克委员会发来邀请,让他前往意大利传授螳螂拳;紧接着,国际龙狮总会执委、比利时人玛耶·祖赛带着邀请书亲临烟台……
电影中的中国武术,打打杀杀,拳来脚往,煞是好看,不少老外以为那就是中国武术的精髓,但练习之后,才发现全是花拳绣腿,既不能健身,也谈不上防身。老外对中国武术一度很困惑:难道中国武术就是摆好看的动作?
在欧洲,向钟连宝学武的,不少人本来就是一把好手,有的甚至习武已达二十余年。所谓行内人看门道,你有多少斤两,他们看你一招一式就足够了。
面对金发碧眼的真老外,钟连宝拿出了平时练习的常规本事:一招封喉,以六十岁的高龄一招就把一百多位欧洲挑战者打倒在地,被各国电视台反复播放,掀起一场中国功夫热……
意大利现在学螳螂拳的武馆有10多个。老外对螳螂拳的痴迷让钟连宝大大吃惊,不光派人到烟台来寻根,而且把螳螂拳从第一代至今的传人都整理出了师承,搞起了螳螂拳段位制,按照腰带和服装颜色不同来区分段位,这在发源地烟台还没有搞过。钟连宝有一次出访意大利,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全程报道,并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片,电视的传播是迅速的,很快,整个欧洲都有人慕名来意大利找他拜师。
今年下半年,钟连宝又得去罗马,现在出国到欧洲,对他而言就像出趟差,已经没有了新奇感。据了解,钟师傅在比利时、德国、荷兰、波兰等地主持建立了多个七星螳螂拳俱乐部。现在,他每到一处,都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去时,俱乐部专门为他在公园里举行欢迎会;离开时,有副市长专门为他送行。他对记者说,这时候,他总会想起旧时——旧时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得不到尊重;现在,他则受到超规格的礼遇——“我有今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啊。”他总结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