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头顶悬湖的日子:总理在安置点待了足足38分钟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6月12日 16:10 来源:京华时报

    6月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四川绵阳居民疏散安置点,看望部分转移安置群众,并与安置点老人亲切交谈。 中新社发 蒲滔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昨天,随着唐家山堰塞湖解除危险,绵阳市民结束了头顶悬湖的日子。为了在这个可以预见的天灾中不让百姓伤亡,5月29日,涪江沿岸20余万人撤离,绵阳城6万余人躲到山上。

  “采取人员转移避险的方式解决堰塞湖隐患,在我国抗震历史上前所未有。”温家宝说。

  其间,沈家坝东街的3个社区居委会主任带着6000余名社区居民,住到了万博学校的操场上。在各种矛盾不断发生和解决中,他们探索和改进着万人大转移的日常生活模式。

  万人大转移

  “地震没把房子震垮,水灾却让我住了这么久的棚棚。”6月9日中午,85岁的黄顺乾拄着拐杖,摇着蒲扇,坐在人群熙攘的万博学校礼堂里,等着社区主任杨茂宣。他旁边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包沙琪玛、半瓶矿泉水、一盒藿香正气胶囊。

  礼堂旁边的篮球场和足球场里整齐地搭着近千顶帐篷,里面集中居住着沈家坝东街和北街的数万名转移居民。

  每个帐篷都编了号,黄顺乾和其余6个人住在东街-11的帐篷里。他离开的家,在沈家坝东街社区富乐小区3楼。

  沈家坝地区,紧邻涪江东岸,是绵阳城区地势最低洼的地方。

  5月30日下午4点,黄顺乾正在家里闲坐,孙子推开门,喊“撤离了,撤离了”,搀着他就往外走,顺手拎起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口袋,里面装着四瓶水、一把雨伞和一些干粮。

  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一辆公交车等在小区门口。孙子拉着他挤上了车,一个年轻人给他让了座。

  1个小时零15分钟,3辆公交车不断往返,将沈家坝东街的6000余名居民按5天前安排好的路线,转移到富乐山白云洞安置点,住进部队官兵和志愿者搭起的帐篷里。

  黄顺乾在这里住了6个晚上。

  第7日,绵阳下雨。在雨水的助推下,唐家山堰塞湖水溢出坝顶,缓缓流向涪江。白云洞的帐篷搭在土地上,全都漏了雨。沈家坝东街的千余名居民,再次转移到2公里外的万博学校操场上。

  3个人的居委会

  杨茂宣实在太忙了。

  他是沈家坝东街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沈家坝东街社区下辖18个小区,8个单位,户籍人口10050人,外来人口4000多人。堰塞湖悬在头顶后,一半居民选择到外地投亲靠友,6000多人住到集中安置的帐篷里。

  这个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只有杨茂宣、周建国和朱琼华3个人。绵阳市政府的所有决策,通过区县、街道办事处的层层会议,最终传达到社区。3个人承担了万人大转移的所有细节工作。

  5月25日,接到要转移的通知后,3个人分了工,书记兼主任周建国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杨茂宣负责治安和群众疏散,唯一的女性朱琼华负责最需细心的物资发放和管理。

  群众来办事,却并不管分工,年龄最大的杨茂宣和社区居民最熟悉,大家有什么事都找他说。上千人集中居住在一起,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安置点最打头的一个帐篷里,杨茂宣低头抽着烟,一边接待反映问题的群众,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这么多工作,只靠我们3个,肯定不行,也做不细。”杨茂宣说,他并不是个只知道卖体力的人,转移工作开始前,他就和同事们想好了对策。

  几十名社区积极分子被发动起来,每栋楼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楼里所有居民的转移、物资发放、政策的传达以及情绪安抚。

  外来户

  压力被有效分解后,杨茂宣依旧不得闲。

  6月9日,41岁的阿坝人罗慧明,走了几公里的山路,找到杨茂宣。她倚在帐篷门口,气喘吁吁地问:“租房子的,能不能领钱?要啥条件?”

  这两天,开始发放每人每天10块钱的撤离补助款。杨茂宣破旧的小灵通,一天要接500个电话。

  所有因堰塞湖疏散的群众,不论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口,不论住在安置点还是投亲靠友,从疏散之日起到预警解除期间,每人每天可得到10块钱、1斤粮的补助。

  罗慧明投亲靠友住在姐姐家,听说要发钱,就回来问。

  “把租房合同,房东和你们家所有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带来,再让房东写份证明。”杨茂宣的回答简单清晰。

  罗慧明犯了难,出来得急,身份证放在家里,城里戒严不让回家,房东也出去避难了,证明到哪里去开?

  “必须得有证明,救灾款不能乱发,要负法律责任的。”杨茂宣说。他一直记得办事处书记王庆在动员会上对所有社区主任的叮嘱,“拜托各位,账目一定要做得清楚,不能让大家挑出毛病。”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铁打的原则,很难坚持。

  杨茂宣不仅要保证资金发放的准确,还要保证及时。特殊时期,很多人没法工作,要让大家能吃上饭。最难办的,就是外来人口。

  “平常在居委会登记的外来人口不多,一说要发钱了,就冒出好多人。”杨茂宣说,有些人,在别的社区领了钱,又到这个社区领,没有房东的证明和租赁合同,很难证明身份,但很多人又确实没法提供这些证明。“一些我们熟悉情况,只能登个记,先把钱发了,以后再补材料,其他的人,实在没得办法。”杨茂宣觉得很无奈。

  救济款

  临时办公棚对面的礼堂里,两张乒乓球案子一隔,王春秀和另外7个人坐在装方便面的纸箱子上,开始发钱。案子的另一头,一个小时前就已排起几十米的长队。

  队伍前行得很缓慢,每发一份钱,都要核实两遍资料,然后进行登记。不符合要求的,还要反复解释需要备齐哪些材料。10分钟过去后,只有一个人把240块钱塞到腰包里,笑着走了。已经等了1个多小时的人群开始躁动,有人坐到了乒乓球案子上,有人开始破口大骂。

  负责发钱的8个人都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他们有明确的分工,63岁的公安局退休职工杨廷贵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资金安全,其余7个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2人负责初审,2人负责复审,2人负责登记,1人负责发钱。每天10多万元的现金,就装在王春秀从不离身的腰包里。

  救济款每次发六天的量,全部发现金,按常住人口数量拨发,不够再申请。每天早上,街道办事处、信用社和派出所都有专人专车把钱送到每个社区。如果余量大,晚上要再把钱返回街道保存,一万块钱以内社区可以自己保管。

  王春秀的包里,装着沈家坝东街14000人的口粮钱。她是杨茂宣的爱人。每次从外面办完事,杨茂宣都会先到发钱的礼堂,看一眼账目就走。王春秀说,她明白丈夫的意思。

  公平不公平

  紧挨着杨茂宣的办公帐篷,是沈家坝东街的物资仓库。

  分管物资分发的朱琼华,每天都待在这里,一步也不敢离开。

  作为一个女人,朱琼华有着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她身边随时带着两个本子,一个本子,分小区记录着每间房子的户主,居住人数,家里是否有老人和孩子。另一个本子上,按日期记录着每天物资的发放情况,领取人的签字,井井有条。

  “一开始乱得很。”她笑着说,“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

  刚搬上来时,大家都是各自来领,谁来都给发,“大家都是受了灾的人,不给谁都不合适。”

  慢慢的,朱琼华发现,一些住得近的居民,总是来领,一些住得远的,或者腿脚不灵便的老人,领得少,每家每户来领,吵吵闹闹,她也根本忙不过来。

  朱琼华改进了工作方法。“以小区为单位,让物业公司负责领,再各自发给居民。”

  她还特别照顾老人、孩子、孕妇和低保户。“救灾款发了以后,物资会慢慢减少,我们要把它用到刀刃上。”朱琼华说,“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朱琼华的发放方法,引来了一些居民的质疑。一个30多岁的男青年,经常到门口来吵,“快十天了,我一瓶水都没分到,都被你们拿回家了吧。”

  朱琼华不擅长和别人争论,一有人来吵,她就委屈得要哭。“十几天没回家了,家里人从没管过,我们都是不计报酬地为大家服务,很多人还不理解。”

  总理到达的安置点

  等了三个多小时,黄顺乾终于等到了杨茂宣。杨茂宣抽出了空,要把黄顺乾送到10多公里外的游仙镇。6日开始,撤离区80岁以上的老人被安排到这里的职业学校居住。

  “撤离时间超出了我们的估计,我们也在不断改进安置工作。”绵阳市主管群众疏散的副市长林新说,“天气太热了,帐篷里的温度能达到40多度,怕老人的健康出问题。”

  杨茂宣已经往那里送了35个老人,黄顺乾一直不愿去。8日,照看他的孙子被蛇咬了,他才不得不同意。一路上,黄顺乾都在问,“那里什么样子?”

  临时负责老人安置点工作的游仙镇政府工作人员贾正海接待了杨茂宣,他为难地说,“收不了了,没床位了。”

  杨茂宣给办事处和区长打电话沟通,黄顺乾坐在椅子上等,一个已经住在这里的老人过来和他打招呼,打听山上的情况,还开玩笑说,“你要是早两天来,还能看见温家宝,他和我握了手。”

  温家宝的到来,让这个老人安置点出了名。贾正海自豪地说,总理在我们这里待了足足38分钟。

  协调了一个小时,两个志愿者终于从仓库抬出了一张木板床,放在已经住了30多个老人的一号大厅里。

  杨茂宣连忙感谢,贾正海拍着他的肩膀说,“一定不要再往这里送了!”

  在这里照顾父亲的沈女士被安排来照顾黄顺乾。这里的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固定看护,多半是家在北川、茂县,受了灾不能回家的学生。他们本是被安置和照顾的对象,现在为同样被安置和需要照顾的老人服务。(记者: 刘薇)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