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精英
美籍华人“五院”院士张立纲:智士 能者 爱国心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9月02日 09:21 来源:南方周末




张立纲遗照

    “他是站在纯科学与应用科技间的罕见人才,一位不折不扣具有诺贝尔奖水平又从不沽名钓誉的科学家。”

  “他是头脑清醒的理想主义者。”

  “学的是电机,做的是物理,他有着绝顶的聪明。”

  大陆的12年,台湾的12年,美国的40年,香港的8年……诸多故事串起一个华人科学家的人生脚印,已经变成一个特定时代的镜像。

  2008年8月12日,一位华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人走得安详。

  刚逝去的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荣誉者,屈指可数。

  8月18日,美国圣迭戈POWAY,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当地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

  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72年中,张立纲最后的浓重一笔,是在香港科大。

  回首与张立纲前事,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赞张是站在纯科学与应用科技间的罕见人才,一位不折不扣具有诺贝尔奖水平又从不沽名钓誉的科学家。

  他是香港科大“英雄榜”里不可或缺的人物。“科大在我一生中的意义,不是科大的八年和IBM三十年的区别,而是质和量的本质区别。”为创立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治校而不懈努力,他是成功的。

  多年前,张立纲曾说,中国教育史上可能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一个时机,这么好的教授聚在一起,做一件这么好的事情。“这种机会,很多人一辈子都碰不上,所以,我们都是幸运的。”

  还一个心愿

  “曾梦想将来能回到从未去过的东北老家,在小丰满发电厂工作……”张立纲先生在台湾大学“电机之友”网站的校友自述中写道。

  57岁那年,已经是知名科学家的张立纲,想要回到亚洲去,不是为了钱,最重要的是还一个心愿。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学的是电机,做的是物理,他有着绝顶的聪明。”在IBM与他共事过的雷明德说,张立纲是个非常执著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是一百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陌生,张立纲的研究领域颇为生僻,“CD、DVD、光通信,都是在半导体激光技术研究基础上应用的结果,张立纲先生是这方面最早的核心成员。他从事的研究,还为现在的纳米材料研究奠定了基础。”雷明德解释说。

  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葛惟昆介绍,张立纲与其合作者江崎教授(199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捕捉到了半导体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而这需要非常敏锐的科学嗅觉。

  带着兴趣与执著,他做了30年的研究,其间,他被聘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他一直注意中国的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多少有些帮助。“经济条件较好以后,基础科学绝对是应该做的,要不然中国人永远跟着别人走。”

  此时,吴家玮正准备创办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香港科大”),他也想到了张立纲。

  “我们相识于美国的华人运动里,但是见面较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吴家玮回忆与张立纲最初的几次见面,“我总觉得这位仁兄脑快嘴快,讲出话来蛮有道理,并且总很风趣。”

  为邀张立纲,吴家玮前去位于纽约城郊的张家“茅庐”,这“茅庐”面积竟有几百平方米,房后花园“有四五亩地”,如此状况,比香港科大所能开出条件高出许多倍。

  不过,两人分明志同道合,对话也分外痛快。很快,吴家玮就胸有成竹:张立纲一定会来!谈话中,为多一分放心,他多问了一个问题:“尊夫人怎么想法?她会愿意来香港吗?”

  “不必问她。”张立纲毫不思索,立即回答。说话铿镪,落地有声。多年之后,吴家玮再提此事,张立纲本人含糊其词,说是记不得了。而他夫人嘴角微动,浅浅一笑,也不追究。

  “科大的建校过程不乏荆棘和考验,也充满了人情义气。”吴家玮向南方周末记者追述当年,会心地笑道,“第一批来科大的人,都不是真正请来的,是自己来的。假如不是他们的民族意识,他们的心,他们就根本不会来的。”

  张立纲后来回忆当时说:“一个人的一辈子,很多决定看起来是自己作出的,其实不是。……只有去香港这件事,我想这是我这辈子第一个自己作出的决定。”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成为胼手胝足、同创科大的干将之一。时任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孔宪铎对此不吝欣赏,“他有战略眼光。”

  “现在香港人选择移民国外,你却从国外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香港一记者向张立纲提问。

  “我就是冲着‘九七’(香港回归)回来的。”张立纲回答,“香港回归祖国大局已定,到时候到香港也就相当于到了内地,这才是我选择去香港的最根本的原因。”

 [1] [2] [3] [下一页]


编辑:张冬冬】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