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

泉州后渚港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介于上海和湛江两大港口之间的海岸线中段,东北与莆田市、福州市交界,北部和西北部与三明市、龙岩地区接壤,西南面与漳州市、厦门市毗邻,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遥遥相望。 唐宋元时代,泉州的海外交通发达,那时已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明末清初,泉属各县人民纷纷出洋谋生,出现“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的局面。鸦片战争前后,欧洲殖民者“开拓”东南亚,掠夺资源,急需大量劳动力,因而开始进行掠卖华工的罪恶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辟为通商港埠,成为华工出洋的口岸,从厦门贩运出国的华工,被鄙称为“猪仔”。殖民者雇用流民充当“猪仔头”,在泉州、漳州拐骗绑架贫民,殖民者的种种暴行,使华工们压抑在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地喷发出来。他们不畏强暴,揭竿而起,同殖民者进行生死的搏斗。近代泉州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国家动乱,天灾人祸,无以为计,仍然通过各种途径出洋谋生。 至今,旅居海外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600多万人,分布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日本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国。旅居东南亚的泉籍华侨,勇敢朴实,吃苦耐劳,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东南亚,促进了东南亚经济文化的发展。 泉籍华侨热爱祖国,关心家乡,慷慨解囊创办家乡的文教公益慈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他们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进一步高涨。1985年至1994年,向家乡捐赠总额达19.4亿元,涉及教育、文化、卫生、工农业及其他公益福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同时期,泉籍华侨、华人以外国公司、香港公司投资或与港澳同胞联合投资的企业共有75家,其中工业60家,总投资达2亿左右。

泉州东西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