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侨务

我从何处来 | “我要把家乡的照片带回加拿大,给100岁的七叔看看”

2024-05-24 13:41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大字
小字

  中国侨网5月24日电 题:“我要把家乡的照片带回加拿大,给100岁的七叔看看”

  时隔二十年,82岁的加拿大华人黄子基又一次回到了故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黄冲村。

  从其曾祖父开始,黄子基的家族六代人都生活在加拿大。

  清末,黄子基的曾祖父出洋谋生,稍有积蓄后,将家人一并带出国外,家族在加拿大繁衍生息,至今已有百年。

  黄子基的爷爷黄祝求为人聪颖,心存壮志,是加拿大早期华人社会有影响力的华商,曾慷慨解囊支持辛亥革命。黄祝求一生桑梓情浓,是黄冲有名的乡贤。

  1954年,12岁的黄子基也离开了黄冲,辗转前往加拿大。再回来,已经是五十年后的2004年。

  2024年5月,是黄子基出国后第二次回到家乡。这次,他带回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家族老照片和书信。

  一张他的父母1939年结婚时在黄冲祖宅拍下的全家福。

1939年,黄子基的父母(第一排中间两位)在黄冲村祖宅结婚时拍的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黄子基可以认出照片上的每一个人,尽管拍照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

  “捉鱼啊、焗番薯啊,水果还没熟就摘下来吃。”站在草木茂盛的祖宅里,黄子基回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给人放牛,五分钱一天。很满足了,可以买一碗云吞了。”

  一张泛黄的收据,是他的父亲和叔叔等族人给黄冲小学捐款的凭证。

1990年,黄子基的父亲、叔叔等族人给黄冲小学的捐款收据。(受访者供图)  

  黄子基的祖宅是村里最宽敞最漂亮的侨房。改革开放后,家族决定把祖宅无偿提供给村里的幼儿园、小学使用。

  2006年前,这所老宅一直作为黄冲幼儿园园址,后来幼儿园搬迁,老宅又无偿提供给黄冲小学使用。

  在签订侨房无偿使用协议的时候,家族还附加一个令人感动的备注:使用过程中,如侨房需要重大维修资金,由家族负责筹措。

  黄子基的家族还在黄冲小学设立了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黄子基此行带回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份中英文的家谱。

黄子基带回来的中英文家谱。(曾小威 摄)

  家谱是父亲黄福显90岁的时候主持修订的。“他的后代全部在加拿大长大,如果不讲英文,他们不懂。”黄子基说。

  由于家族早已出国,黄冲村的族谱里,黄子基这一支自他以下没有记录。这次黄子基特地带回了中英文的家谱,续上了黄冲族谱,他也是家族里第一个回到故乡寻根的人。

  乡亲们郑重地将一套精装的《黄冲族谱》和《黄冲史话》送给黄子基,希望他带回加拿大,让后代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

  在村里的黄氏祖祠,黄子基找到一块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黄氏祠堂筹建芳名碑记,爷爷黄祝求的名字位列第一。

黄氏祠堂筹建芳名碑记,黄祝求名字位列第一。(李明阳 摄)

  据碑记载,1925年,村里筹建宗祠,黄祝求陆续捐了三百多元,并“捐木柱一对”。黄祝求的兄弟、儿子们(即黄子基的父亲和叔叔们)等家族中十余人皆在碑上有名。

  祖祠亟待重修,但爷爷黄祝求捐的一对木柱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柱子下端整整齐齐刻着黄祝求九个儿子的名字。

  修祠之时,几个小儿子年纪尚幼,黄祝求把他们的名字都刻在宗祠柱上,大概是希望积德行善,福荫子孙。

黄祝求所捐木柱上,刻着九个儿子的名字。(受访者供图)

  黄子基一一数过这些名字,感慨万千,“Surprise!我真的不知道爷爷的这段历史,家族里从来没有人跟我讲过这些故事。”

  他拍了很多家乡的照片,说要带回加拿大给七叔看看。

  七叔黄福星已经100岁了,自上世纪50年代离开黄冲出国,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我七叔会很高兴的。”

  “我会把这次中国之行的情况仔细讲给加拿大的家人们听,”黄子基说,“我会告诉他们,中国现在很漂亮、很不一样,希望他们有机会都可以回来看看。”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作者:李明阳

  特别鸣谢:江门市侨媒中心、崖门镇人民政府、黄冲村村委会、黄冲小学

【责任编辑:惠小东】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