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摩尼草庵:崇拜光明 提倡清净的好处所

在晋江市华表山的南麓,有一座草庵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初时,此寺为茅草搭建,故名“草庵寺”。
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将草庵改为石构建筑,由角石、条石、长石板堆砌,加砖、瓦铺盖而成。据考证,草庵寺是我国仅存的摩尼光佛像、摩尼教寺庙。
据明代晋江人何乔远之《闽书方域志》记载:华表山“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而在《晋江县志》中又有记载:“华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双峰角立如华表,然麓有草庵,元时建祀摩尼佛。”草庵寺内依山石上刻有一个圆形浅龛,直径为1.68米,圆龛内雕刻有一尊摩尼光佛像,盘坐于莲花坛上。
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于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建,其教义中吸收了佛教、基督教、祆教等教派中的部分精髓整合而成。教义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至宋朝时已相当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南宋陶瓷碗中,发现内底部有字刻“明教会”,便可充分证明。
1938年,弘一法师曾在寺中住过一段时间,创作了《重兴草庵碑记》,并写下:“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的对联,此一联木刻于摩尼光佛坐像之两侧柱上。
2011年,晋江市政府启动了“草庵寺3A旅游景区”工程,到目前为止,基本已初具规模。公园、广场、山门以及龙泉书院已大部分完工并进一步完善之中,一些辅助设施正紧张施工之中。一条红色的环景区柏油山路,已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