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广东产业扶贫:产业兴 收入增 脱贫稳

2020年08月19日 15: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产业兴 收入增 脱贫稳

  “我家萝卜今年卖了3万多元,靠种萝卜我盖起了新房!”聊起萝卜产业,茂名市电白区谭儒村贫困户崔德军的笑容是甜的。

  他说,2017年前,自己的腰包“瘪得很”,大米一次只能买三五斤。直到村里成立了种养合作社,发展起萝卜产业。

  合作社把全村5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了会员,经营第一年便获利40多万元。目前,谭儒村萝卜种植面积扩大到3600亩,总产值达2600万元,种萝卜让贫困户尝到了甜头,萝卜产业也成了谭儒村的支柱产业。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正如谭儒村,广东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记者从8月18日的全省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获悉,2016年至今,广东累计实施特色扶贫产业项目4.2万个,年均带动贫困户62.8万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8%以上。

  产业链延伸:家门口就业成为运营多面手

  培育特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但怎么做?

  云浮市扶贫办经大量调研发现,发展扶贫产业以县统筹推进,范围太广,操作难度大;以村统筹推进,范围较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镇统筹推进,一镇一业,比较适中。

  于是,云浮走出了一条“整镇推进产业扶贫”的特色产业扶贫新路。“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是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原则。”云浮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董家栋说。以罗定市为例,董家栋介绍,罗定划分为稻米、肉桂、罗竹、油茶、南药、肉牛、观光农业、光伏发电八大现代特色扶贫农业产业片区,涵盖罗定19个镇(街)、10737户有劳动力的相对贫困户。

  不仅在云浮,目前广东共建有14个国家级、157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2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1000个专业村,年均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518.91元。

  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后,带活的是整个乡村。新业态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兰花是韶关市翁源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渐推进,以兰花种植为核心的产业链逐步延展,刚脱贫的贫困户王国英便加入了经营兰花种植和销售的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习电商运营。

  从打包等普通工种做起,慢慢学会种植兰花,再到后来学会直播销售兰花,负责管理客服人员……产业链的延伸使得王国英有更多机会成为多面手,也成为了公司的中坚力量。

  如今,在广东,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农产品加工扶贫、“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多种帮扶方式不断涌现,拓展了贫困户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02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020个,帮助27.9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致富带头人:变身讲师培养残疾人养殖户

  广东多年扶贫实践经验表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若能加强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培育,贫困户增收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梅州市兴宁市坭陂镇文德村便这么做了。通过与梅州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梅一客公司”)合作,村里荒废已久的土地已经种起了一排排柚子树和板栗南瓜苗,变身为村民的“致富果林”。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赖国华介绍,今年4月,文德村联合梅州市爱心天使义工协会,向全村50名贫困户每户分别发放了50株板栗南瓜苗、1包复合肥。梅一客公司还对贫困户开展了种植技术培训,并与他们全部签订了保价回收合同,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预计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大约可以带来4.5万元收入。”赖国华说,专业的种植技术以及企业的保价回收,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2019年,广东认定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03家,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带动经营等利益联结模式,鼓励引导有意愿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扶贫资金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除龙头企业外,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也是发挥引领作用的一个途径。

  在韶关市始兴县红梨村,曾经满腹牢骚的贫困户叶素华成了村民口中精神矍铄的“叶老板”。叶素华因病返贫,4年前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重拾养鸡事业,“现在的鸡就是‘印钞鸡’。”

  “疾病不是我能改变的,但我可以选择干好自己的事。”经过几年奋斗,叶素华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7年—2019年,他受邀到残疾人粤北就业培训中心做讲师,培养了数十位残疾人养殖户。

  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约7251名,实现了每个贫困村培育3—5名致富带头人的目标,带动约4万户13万贫困人口增收,为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通“希望路”:“想把孩子叫回村里帮忙”

  除了发挥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的“点”上作用,广东也深谙地区帮扶的“面”上成效。

  通过引导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帮扶、人才支持、市场对接、就业帮扶、资金支持力度,开发特色农业产业、引进优质项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珠三角6市共帮扶粤东粤西粤北12市1719个贫困村建成扶贫产业项目5000多个,带动贫困人口27万多实现增收。

  清远市阳山县南塘村多年来只有一条小道连接外界,其中一部分是山陡水急包围下的700米小道,羊都不愿走,人称“羊不走”。从“羊不走”去江对面的镇上,要绕行28公里。村民出行要么走“羊不走”,要么靠小船摆渡。

  这样的“行路难”已困扰南塘村多年。一进驻南塘村后,广州黄埔区扶贫工作队便致力于为村里修路。2018年8月,在黄埔区相关部门的帮扶下,5米多宽的连州坪公路正式通车,南塘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路通了,运输成本也随之降低,原本在村里养蚕的村民,终于能获得与品质相符的好价格,同时,扶贫工作组还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每年为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鸡鸭苗、猪苗等,采取贫困户散养、企业回收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开展养殖等技能培训,保障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现在不一样了,路修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有了奔头,在村里就可以脱贫奔小康!”不少村民表示,想把外出务工的孩子叫回村里帮忙。(黄鸿基 黄进)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