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湛江柳州联手助贫困绣娘家门口脱贫 绣出新希望

2020年09月28日 10:4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如今,在柳州市融水县,不少苗族妇女通过苗绣等苗艺技能脱贫致富。
如今,在柳州市融水县,不少苗族妇女通过苗绣等苗艺技能脱贫致富。

  湛江柳州联手助贫困绣娘家门口脱贫 苗绣出深山 绣出新希望

  银制的苗族头饰闪耀着亮光,浓墨重彩的刺绣图腾点缀衣沿,斑斓的百褶裙随着脚步微微摆动,飘逸多姿。这群特别的“模特”踏着不娴熟却满载自信的“猫步”,伴着音乐节奏在敞亮的教室内“走秀”,盈盈笑声回荡其间。

  这是日前出现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苗艺1班结业典礼上的一幕。通过粤桂扶贫协作,边远山区苗族妇女来到县城学习苗绣技法,开启新生活。

  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广东湛江和广西柳州两市共同努力,深度挖掘开发融水、融安、三江等三个贫困县的特色资源,大力兴办协作产业,推动当地由资源自给自足型向资源加工型生产转变,包括苗绣在内的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跨过大河,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困在大山深处的苗绣

  小女孩坐在火塘边烧着柴火,家里的成年女性围绕在她身边,轻轻哼唱着苗歌,专注地绣着为小女孩参加赶坡会准备的盛服。

  “这幅我小时候生活的画面,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水苗族刺绣传承人李伊园回忆道。受家庭耳濡目染,她5岁便拿起绣针,最享受的便是在农忙时节,和耕作完的外婆在田间地头的大树下,边乘凉边绣花。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多样灵动,色彩浓艳。本世纪初,当地尚流传20多种绣法,如今仅剩13种。其中,以“正面绣,反面看”著称的“数纱绣”,更因绣工复杂或面临失传。

  抱着对苗绣的热忱,李伊园毅然选择返乡创业,虽然于2002年开办了融水第一家民族刺绣厂,却遇到了诸多难题。2005年,刺绣厂倒闭,李伊园欠下3万元贷款。2014年底,一直希望将苗绣技艺传承下来的李伊园再次创业,创办了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公司和彩云苗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但因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不足,再加上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基地订单冷清,久久没有起色。

  李伊园苦苦支撑的背后,折射了融水苗绣的困境。

  订单飞进苗家小镇

  转机出现在2017年。湛江市进一步全面落实“携手奔小康”行动要求,帮扶柳州市融水、融安和三江等贫困县,其中,廉江市确定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对口扶贫协作单位。

  为了让易地搬迁户不仅能“住得进”,更能“留得下”,廉江市驻融水苗族自治县扶贫协作工作组决定将苗绣和就业相结合。2019年4月,融水苗族自治县和廉江市联合开办夜校刺绣培训班,为苗绣传承之路照进一缕曙光。

  在广东省财政帮扶资金支持下,李伊园承办了培训班,并专门从云南、贵州等地聘请名师前来指导。开班第一天,敞亮的教室挤满了身穿民族服饰的苗族妇女,她们将收藏多年的绣品带上展示台,分享刺绣的心得和经验。

  吴柳英和李伊园也因苗绣而结缘。现年35岁的吴柳英来自滚贝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0年,一场车祸造成她下肢残疾。2018年,吴柳英受惠于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融水县苗家小镇。但新居带来的欢乐并没有延续太久,腿脚不便的吴柳英只能呆在家中,内心十分苦闷。

  2019年7月,她在浏览社区微信群时,被刺绣培训班的招募消息所吸引。在李伊园手把手的传授下,两个星期后,吴柳英已掌握多种绣法,并能完成绣品。

  谈起苗绣给她带来最深刻的回忆,微笑像一抹霞光掠过吴柳英的脸颊:“我女儿今年8岁,一直比较爱美,经常吵着要买裙子。”2019年8月,吴柳英靠绣品领到第一笔1000多元的工资后,立马给女儿买下心仪已久的粉色小裙子。女儿的笑容,是苗绣给吴柳英带来最好的礼物。

  融水共有400多名像吴柳英这样的绣娘参加培训,其中有100多名表现优异的学员成功签约。通过粤桂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扶贫工作组还专门协调刺绣设计师到融水指导,产品完成设计后,粤桂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由融水企业组织绣娘完成绣品,广东企业负责销售。

  同时,在粤桂协作的牵线搭桥下,大量广东订单涌入,为苗绣传承注入新的生机。今年上半年,来自广东佛山《一布浮生》原创手工工作室的订单有1.5万件,价值30万元,来自广州市《筱颖植染手作》工作室的订单有8000件,价值20万元。

  扶贫农产品成抢手货

  如今,苗族、侗族刺绣逐渐成为广东客人青睐的商品,供不应求,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除了融水苗绣,融安金桔、三江侗茶也乘着粤桂扶贫协助的东风,从大山深处蹚出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金桔膏是湛江遂溪县和融安县两地开展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结出的硕果。两地围绕融安县金桔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引进广东企业成功研发出金桔膏,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仅此一项,融安每亩金桔可增收500元—1000元。“一个地方要长久脱贫,一定要把产业搞起来,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产业是最有效的办法。”遂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喜,是目前由广东派驻广西负责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的唯一一名驻县女干部,她在回顾引进金桔膏研发企业过程时深有感慨地说。

  湛江吴川和三江两地则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持续发展三江侗茶产业,通过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促进茶叶价格增长,达到茶农增收、茶商获利、产业发展的“多赢”目的。

  “再好的民族特色,如果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关联,或许就是长久的遗忘。”李伊园和记者分享了这段来自书籍《苗绣》的感悟。她坚信,苗绣、侗茶、金桔这些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出山后,会有更多的生机和精彩。

  ■数读

  ●截至2019年底,湛江市共帮助柳州市3个县9.78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融安县顺利脱贫摘帽。

  ●2018年以来,湛江共帮助3个贫困县实施87个扶贫协作项目,同时引进东部企业35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今年以来,湛江市克服疫情影响,共帮助柳州市转移劳动力到东部省市就业3200多人。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陈思亮

  南方日报记者

  刘稳 李廷睿 顾大炜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石磊 张迪 摄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