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当好经济“火车头” 带出侨都“加速度”-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江门:当好经济“火车头” 带出侨都“加速度”

2021年02月09日 16:2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江门市新会区交出“十三五”亮眼答卷,GDP突破800亿元稳居全市第一

  当好经济“火车头” 带出侨都“加速度”

  年关将至,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迎来开通后首个春运。作为珠中江地区规模最大、始发线路最多、站台数量最多的铁路枢纽,江门站汇聚八方人才、资源、信息,带动所在地——江门新会枢纽新城迅速崛起。

  五年前,新会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为“中心中的枢纽,枢纽中的中心”,提出要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全力打造珠西枢纽。同时,壮大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推进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形成新增长点。

  五年后,江门站开通运营,交通投资累计超过250亿元,是“十二五”的3倍。经济开发区、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三大万亩园区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

  蓝图成真,枢纽呼之欲出。

  回眸“十三五”,国内经济步入转型关键期,新会牢牢把握住“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预计年均增长6.9%;在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跃居第47位,连续九年实现争先进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会正扛着全市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大旗,朝着千亿GDP强区的方向,加速前进。

  工业立区

  经济“硬实力”

  显著增强

  在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回顾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中车广东公司副总经济师、生产部部长胡安祖松了一口气:“我们完成了年产值30亿元的目标。”

  今年以来,该公司如期交付了深茂铁路、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线、广州地铁6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等项目车辆,年中还首次中标省外CRH6型动车组高级修订单,在检修市场取得了新突破。

  夯实经济“硬实力”,工业立区是新会坚定不移的选择。

  近年来,新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逐步调整为6∶50∶44。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不锈钢四大传统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新会区招商引资成效备受瞩目,惊喜连连。

  一季度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10亿元的江门农商银行新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开工,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在枢纽新城按下“启动键”。二季度,投资金额飙升,集中动工和签约的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341亿元。三季度,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力,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落地为区域“引智”提供了重要平台。四季度,总投资80亿元的江门华商教育城落地崖门,亚太纸业新增200亿元投资项目建设在即,全区再添18个重大项目,为“十四五”夯实了后劲。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两看两比”(即看增量、看项目,比进度、比差距)活动的激励下,新会各镇街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上你追我赶,掀起“比学赶超”热潮。过去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184个,计划总投资超千亿元,是“十二五”的1.7倍。

  项目引进来后,创新人才也要跟得上。目前,新会拥有高企存量425家,居全市首位。过去五年,新会陆续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5家、省市工程中心385家。新会创新走廊初步成形,建成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个,进驻企业近200家。人才强区战略成效初显,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博士工作站6家。

  同一时期,第三产业提质增效也取得了新突破。新会万达、美吉特商圈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全区新增3A级景区3个,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睦洲镇石板沙、崖门镇京梅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十三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累计近500亿元,接待过夜游客超1500万人次。

  内联外通

  大湾区建设

  全面铺开

  枢纽新城不是一个点,而是城市空间的拓展。在去年举办的枢纽新城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城市规划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北达广州、佛山核心地带,南至珠海、澳门,东到深圳、厦门、上海,西至贵州、广西、海南……以江门站为契机,新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珠江西岸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重要节点的地位日益突出。

  抢抓“高铁时代”的机遇,积极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溢出的创新资源,新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江湛铁路、佛开南高速扩建和江门大道新会城区段建成通车,枢纽新城构建起“三横两纵”骨架路网体系,致力于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提质年”行动,高标准加快三大万亩园区建设,全力推动本地工业园区与大湾区协同发展;大刀阔斧改革政务服务模式,构建具有一流品质的国际营商环境。

  五年来,新会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多个工业园区火速推进。三大万亩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10亿元,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景观绿化、园区道路等配套逐步完善。园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超160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新建厂房面积15.6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跑出“当月签约、当月供地、当月动工”的速度,中南高科首批企业进驻。新财富环保产业园四期厂房动工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集聚发展,中车广东检修项目投产,配套企业增至19家。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是新会逐鹿粤港澳大湾区的方法论之一。

  “不用额外提交材料,奖补直接打到了公司的账户里。”江门市桥裕纸业有限公司是崖门镇的大型企业之一。今年疫情期间,公司如期收到了“黄金十条”自动兑付的奖励,总经理苏锦华说:“这是一针强心剂”。近年来,新会搭建起“三个十条”政策体系,“黄金十条”从招商引资、新项目落户、科技创新等企业发展全过程,对企业进行扶持奖励、自动兑付,还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扶持民企十大优秀区(镇)样本”。

  同时,新会区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中午不打烊”,6个服务大厅实现窗口办事无“断档”、办理事项无“空当”、优质服务无“阻挡”。企业设立登记最快2小时办结,带动全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6万户。落实“金种子”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湾区通”工程有序实施,擦亮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品牌。

  区域发展

  城乡面貌

  焕然一新

  新会北门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的房子楼龄超过30年,居民大多是老人。楼房残旧、楼道阴暗,给居民的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

  从2018年开始,新会综合开展道路交通、社区绿化、建筑立面、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环卫设施等六大整治,对19个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投入约1.15亿元。如今的北门社区沥青路、停车位一应俱全,一下楼还有“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社区副书记谭国仔说:“居民在老小区里也能体验到新房般的环境和便利”。

  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看在眼里。

  “十三五”时期,新会区投入220亿元开展品质提升工程166个。新(改)建城区道路3条、口袋公园10个,升级改造老旧小区4个,古冈、濠桥市场等成为首批超市式集贸市场。中心园林区提档升级,马山公园完成改造,新会学宫、大新路—仁寿路片区纳入省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城区道路实施“微循环”,高峰通行率提高25%,试点开展“智慧停车”,路边泊位周转率提高3倍。主城区环卫实现一体化运作,建成垃圾分类科普馆和26个示范点。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民喜上眉梢。

  “桥梁拓宽了,小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一河两岸铺上了水泥,下雨也不怕路滑。”谈及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会城街道南庚村党支部书记黎健康难掩笑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回村盖房的村民越来越多!”

  新会拥有199个行政村,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难言轻松。五年来,新会“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入推进,供水管网逐步覆盖所有自然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提高,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走上致富路。

  陈皮全产业产值近100亿元,首届云上香博会成功举办,“新会小农占”集体商标注册,大鳌南美白对虾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古井镇获评中国美食特色小镇,茶坑村被评为广东特色名村……新会各镇各村频频发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2020年,新会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国家评估。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一本本“致富经”正书写在葵乡大地上。

  民生福祉

  群众幸福感

  节节高

  在做老板之前,肢体二级残疾的赵坚毅靠开三轮车搭客维持生计。2016年,古井镇将他评定为精准扶贫户,帮他租下了两处物业,支持他创业经营柑普茶铺。通过多方帮扶和自身努力,包括赵坚毅在内的新会建档立卡贫困户819户2494人目前全部脱贫。从开三轮车搭客,到开店当老板,赵坚毅说:“这就像是一场梦。”

  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五年来,新会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超280亿元,年均增长13.1%。

  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三件民生大事。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深入推进,年均城镇新增就业73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377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会成立教育集团13个,完成5所学校“民转公”,新增中小学校5所、优质学位超1.4万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市首位。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全覆盖,区120急救指挥中心、养老中心、陈经纶医院投入运营,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回头看”深入开展,“新会陈皮+扶贫”模式全面推广,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2万元,获市精准扶贫考核“好”等次。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牛湾国考断面稳定达到优良水质。城区4条黑臭水体治理基本完成,通过住建部考核验收。燃煤锅炉清洁能源完成改造19台,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9.9%。西坑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程、建筑垃圾消纳场完工,区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前期工作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获得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27.4亿元。

  五年间,“平安新会”建设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多项战果居全市前列。“十三五”时期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1.1%、24.3%。新会连续四年获评全市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连续8次获评“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规划

  未来5年新会怎么干?

  率先打造千亿GDP强区

  今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新会将继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展现“主引擎”担当、发挥“主力军”作用,率先打造千亿GDP强区,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以及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新会力量。

  “十四五”时期,新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至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改革开放有新突破,发展环境有新提升,社会文明有新进步,人民生活有新变化。

  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扩大投资消费,加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十四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300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超1200亿元、交通投资超400亿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强科技创新载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人才强区建设,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产业兴区、质量强区之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打造百亿区级国有企业和一批超百亿甚至千亿产业平台。

  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打造湾区西翼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融入市“三区并进”发展格局,推进“一带两核三组团”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面貌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建设一批功能齐备的镇域中心核心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做强做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打响葵乡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区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会和法治新会。

  撰文:李霭莹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