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温州: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1年07月01日 13:38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敢为人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尤建明

  瓯越热土,忆往昔峥嵘,睹百年风华。浙南革命第一把火种在温州点燃,浙南第一个党组织在温州成立,特别是中共浙江省一大在温州召开,掀开了浙江党史新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温州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凭着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精神,在艰难探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缔造了许多万众瞩目的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看瓯江潮涌——

  从曾经的小商品生产特色,到如今深入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开展单项冠军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温州正加速转向高新技术产品、智能装备制造。

  从曾经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如今逐步编织起“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温州正加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国家级自主创新区建设、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落户、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崛起、瓯江实验室挂牌,诸多院士、专家成了这里的常客,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百亿级大项目接连落地开花。

  温州变了!

  一张崭新的面孔

  改变,从理念开始。

  “过去,在温州人眼里,能创业就是创新,而到了现在,他们认为,创新才是真正的创业。”温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几乎干什么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大家都忙着熟悉前沿技术知识,就怕服务跟不上。

  创新,成了温州的热词。搭建高能级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招引高质量项目……温州以科技创新赋能民营经济,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的创新格局,推动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界”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加快从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转向依靠人才、创新上来。

  眼下,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陆续集聚驱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塔尖重器”。瓯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大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研究院等40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密集落地,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国际未来科技岛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重大平台建设挺起了温州制造业的脊梁。今年以来,全市已签约或开工建设正威电子、瑞浦新能源等投资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共有7个。

  车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途看到的是中国长城(温州)自主创新基地、北斗信息产业基地等国内顶尖企业的全新项目。温州正着力打造“5+5”产业体系,高规格谋划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也在发生巨变。

  “坚持走‘一米宽,一百米深’的专业化、精品化道路”,这句标语,在电触头行业隐形冠军——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格外醒目。从低压电器配件生产商,到行业柔性生产解决方案提供商,温州传统制造企业悄然蜕变。而报喜鸟、森马、东蒙、奥康、庄吉、康奈等鞋服企业的智造升级,已不是新设计一些款式、新进口一条生产线那么简单。

  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这些昭示未来趋势的数据中,温州去年跑出了20.3%、22%、26.4%的高增速,均居全省前3位,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活动覆盖率等4个指标居全省第一。

  温州,还是那个令人瞩目的温州,却不是原来那张面孔。

  一座别样的城市

  重新认识温州,不只是外界看温州的视角变了,温州人看自己的视角也变了。

  这些年,温州一直坚持跳出温州发展温州,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特别是在“十四五”时期,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强浙江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

  当前,聚焦补短板、扬优势、提能级,温州正不断加快提升城市的战略承接力、中心带动力、要素集聚力和特色吸引力。

  “以战略平台构筑发展舞台,以城市颜值提升发展价值,我们正加快打造高能级区域中心城市。”温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积极主动全方位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开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新通道。近年来,连续获批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而今年获批的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将打造华商华侨创业创新高地、国际贸易枢纽性集散地,不断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视角变了,发展机遇和空间也随之而变,但这需要与之相适配的环境生态。为此,这些年温州下大气力补上交通、土地、营商环境等短板。特别是做大交通圈、拓展经济圈,温州正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联动打造“521”高铁时空圈、都市区3个“1小时”交通圈,高速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升至全省第2,温州机场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实现了从交通节点到交通枢纽的蜕变,为人流、物流往来创造了更多可能。如今的温州已基本构建“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辟了温州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希望版图”。

  一个可期的未来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许温州一个未来——全力建设“五城五高地”,打造人民群众期待的美美与共高品质幸福新生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温州力量。

  这些年,特别是省委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温州弄潮搏浪,逆势突围,持续推动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基本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迭代升级。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871亿元、602亿元,分别进入全国所有城市30强、20强,城市品牌价值跻身全国20强,蝉联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时序不移尖兵之志。牢记“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温州把高水平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

  “让每一个在温州扎根的创业就业者,都能找到最好的创富机会。”温州市“两个健康”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全力畅通“创业富民”之路,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全市市场主体去年仍逆势增长,突破110万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

  走进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板桥社区,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办地和华侨温商等优势,这里将聚焦创业、邻里、交通、建筑四大特色场景,打造科创“新窗口”、未来社区“新样板”、高端人才“新家园”。翻开温州市乡村振兴未来五年规划,全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和未来邻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等“五化十场景”为特征的“未来乡村”,5年内将建设100个以上。

  让人民群众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温州联动打造“学在温州”“健康温州”“文化温州”等品牌,铺平“共建共享”之路,让幸福成为城市亮眼的底色。

  清晨,温州市府路城市书房刚刚苏醒,来自甘肃兰州的李兆星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从“城市书房”到“家”,是一个转身的距离,温暖,柔软。

  102家书房遍布城市角落,210家文化驿站融入群众生活,74家百姓书屋在农村地区延伸……温州这张普惠共享、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网正加快编织,成为温州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市的一个生动注脚。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如今,众多温州市民把公共民生事业当成了自家事一样关心。温州社会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逐渐形成民字号幸福发展策源地。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