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侨乡

中山市三角镇光明村:根艇勇争先 侨心系乡魂

2024-08-02 13:34    来源:南方日报
大字
小字

  光明村 根艇勇争先 侨心系乡魂

  盛夏,中山市三角镇光明村的河涌又再热闹起来。每年5月至国庆节前后,是三角镇水上运动集中开展的季节。一年一度的三角镇光明村三人根艇赛,也在这个时期上演。

  “这是大家每年最期待的事。”自香港退休回乡后,三角镇光明村乡亲霍庆芳就一直关注并参与到村中这项活动中。

  根艇运动在光明村有着超过百年历史。时至今日,根艇运动活力不减。每年赛事举办时,水上百舸争流,岸上万人空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地选手竞相角逐。

  穿越时空,小小根艇托起了侨胞乡亲的乡愁,也托起了光明村的乡魂。以艇为桥,光明村架起了游子的回家路,也接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新力量、新元素不断集聚,一幅水乡新图景,在光明村的未来不断延伸。

  四海商旅汇“光明”

  从中山市北部交通主干道福源路进入三角镇,第一站就是光明村。

  作为三角镇的“南大门”,光明村是三角镇大沙田地区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史料记载,早在460多年前,已有先民从东莞、顺德来三角镇地域繁衍生息,并于清初形成三角村和月湾汛两大村落。1675年,三角村、月湾汛建立(1817年改名月湾村,1910年改名沙栏村),属黄旗都管辖。光明村,就处于月湾汛范围。

  扼三角镇水陆交通咽喉,借助区位优势,光明村逐渐发展成为地区的商贸要地。《三角镇志》记载,20世纪90年代,顺德蚕丝业兴盛,不少顺德人到三角镇沙栏地区租地种桑,在当地掀起种桑、养蚕热。为方便交易,1924年,人们在如今光明村的一个小堤围长龙墩设立交易点和码头。到1935年,曾经的交易点发展为三角镇的三大传统墟市之一——万利墟,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为墟日。

  三角镇退休教师杜就胜,是个“村史通”。他研究光明村史多年,一直致力重现光明村的商海往事。杜就胜介绍,1941年,三角地区沦陷,蚕桑业下滑,万利墟变得逐渐冷清。当时,一位唤作“黑才”的商人率先在东平社(现光明村新圩街周边)开设商铺,万利墟逐渐迁往该处。来自周边地区的商旅,陆续在此再聚。1950年,万利墟正式更名为光明墟。

  光明村香港乡亲霍庆芳,仍清晰记得儿时在墟日随父母“赶墟”时看到的热闹情景。“卖香蕉、卖米、卖鸡鸭,什么都有。”霍庆芳回忆,当时,东昌隆杂货店、宽利杂货陶瓷店、伦昌布铺、恒昌布铺、恒丰盛米铺、剑利杂货店、永安堂药店、“的的”理发店等商铺云集,人潮涌动。这是光明村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光明村商贸繁荣的印记。

  商业的繁荣,打开了对外贸易的通道,也激起了光明村人探索世界的欲望,造就了他们敢闯敢拼的性格。近代以来,一批批光明村人出海闯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光明村人又多往港澳地区发展,霍庆芳就是其中之一。

  在外拼搏30多年后,2014年,霍庆芳退休回乡。游子再归时,儿时曾光顾的商店早已不见,墟市长街的繁华已回归乡村宁静,但随着根艇赛等传统节庆复兴,村中焕发新的气象。曾经出走的游子,也陆续归来。每年回乡观根艇赛,已成为霍庆芳和其他归侨、乡亲的约定。

  水乡岸边,人气再次旺盛起来。

  同舟奋楫振乡村

  炎炎夏日,光明村新涌水面上卷起朵朵浪花,根艇在水面上飞速划过——这是光明村的根艇选手们的训练场景。到2024年中秋,一年一度的光明村三角根艇邀请赛将在此举行。届时,他们将与来自大湾区各地的选手上演水上“狂飙”。

  这是光明村人、三角镇根艇协会会长李健球每年最期待的盛事。他犹记得,2023年中山市三角镇三人根艇公开赛在新涌水域举行的盛况:百舸争渡,浪花飞溅。来自中山、佛山等各市镇的95支队伍共285位选手在河上奋力挥桨竞技、一竞高下。河中,“扒仔”们(根艇运动员)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岸上,观众们的欢呼声和鞭炮声混杂在一起,共同演绎了一曲富有沙田水乡特色的“协奏曲”。这是近年来,光明村以及三角镇规模最大的一次三人根艇赛。

  三角根艇运动由来已久,在光明村发展尤盛。1898年,光明村的仕九哥等5人自发组建起“中山沙栏艇”队伍,四处征战,获奖无数。1947年,“中山沙栏艇”在顺德根艇赛夺冠,由此获得“盛阜飞艇,力冠群英”的美誉。后来,“中山沙栏艇”又连续在1961年、1962年顺德根艇比赛中获第一名,它的故事和荣誉,曾登上香港媒体。

  根艇则是霍庆芳少年时光的最深印记。根艇是光明村人的交通出行工具、生产工具,也是休闲娱乐工具。在用作水上运输和水产养殖之余,人们在农闲时还举办根艇水上竞赛,以此娱乐。霍庆芳自小在农务中与根艇打交道。农闲时,看根艇赛事,是他年少时的最大乐趣。

  随着水乡交通不断便利和时代发展,三角根艇运动逐渐“小众”。如今,根艇运动再次复兴,正成为光明村连接海外侨胞和乡亲的一座桥梁。每年举办的光明村根艇赛事,吸引了不少海外侨胞和港澳乡亲回乡观看。在三角镇港澳乡亲联谊会理事的推动下,乡亲们还向赛事和光明村捐资,支持根艇活动开展。

  担任三角港澳乡亲联谊会理事职务的霍庆芳更是积极参与其中。但根艇只是他参与家乡建设的内容之一。自2014年回乡以来,他活跃在光明村的各项公益事业中。2014年回乡当年,他就捐款参与村中举办的“老人节”,宴请村中超过65岁老人,并向他们发红包。在光明村第二届“老人节”中,他还通过发动香港乡亲,筹得善款近130万元,帮助村中孤寡老人改造和提升居住环境。

  一直扎根光明村做实业的香港乡亲黄奋强,也是光明村发展的积极参与者。2000年前后,他在光明村创立中山市银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今,曾经的小作坊已成长为与世界运动服装头部品牌牵手的现代企业。黄奋强一边做实业,一边回馈家乡。根艇赛、“老人节”、灯酒会等村中传统节庆都有他的身影。

  新侨登台唱新篇

  退休回乡后,霍庆芳在祖屋原址建起了新房。退休前,他一直在香港从事建筑行业,重建祖屋,他花费了不少心思:新房融入了不少西方元素,配有旋转楼梯、落地玻璃和电梯,在村中显得尤为独特。从房顶向外望去,村中景色尽收眼底。

  回乡居住多年,霍庆芳愈发爱上家乡的居住环境。“睡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气候好。”每当有人问他为何回乡,他总是用“四好”来概括总结。

  这些年来,光明村的变化,让霍庆芳对故乡的爱更加深沉。

  依水而建,因水而美。近年来,光明村重点写好“水文章”。新涌一河两岸有了新风景。围绕“三角根艇文化”主题,光明村利用河涌闲置用地,建设了集观光旅游、运动休闲、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根艇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筑墙上有三角根艇和生鱼的彩绘。行走在园中,让人仿佛置身在激烈的根艇竞赛现场中。配合公园建设,新涌一河两岸环境也逐步升级。河涌两岸增设碧道,提升绿化。村民和游客可在此漫步休闲,听鸟语花香,看根艇飞渡,在静与动的变幻中感受水乡魅力。

  光明村党委书记杨炎萍表示,未来,光明村还计划在鸡鸦水道旁打造文旅项目,通过引入市场力量,利用水道河堤外的滩涂空闲地,建设星光露营地、射击、小型足球场、羽毛球场、创业集市等功能空间,在新涌内河建设集三人根艇培训、水上竞技、采摘、捕鱼、民宿、农家乐于一体的水上趣味运动乐园。

  水乡新韵,不断发展的光明村有了更强“磁力”。2020年初,在海外求学七八年之后,“95后”黄子健毅然回国,回到父亲黄奋强的企业,从工厂生产线做起。如今,他正努力当好自己的“新角色”——当上中山市银马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与父辈不同,他更喜欢尝新。从2022年起,他组建了团队,试水网络直播带货。在“电商圈”中闯荡,黄子健结识了更多创业者,也找到了新灵感。他正计划联合大湾区的纺织服装独立品牌,在三角镇打造从布料研发到生产制造业、销售的全产业链,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当三角镇启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时,他又抓住时机,拉开了这家发展超过20年的企业的转型升级大幕。

  劈波斩浪越龙门,光明飞艇向蓝海。

  跨越百年,光明村发展不断翻新篇。正如三人根艇那样,新老光明村人同向发力,奋楫争先,不断推动着“光明号”向前。

  特写

  三角镇三人根艇:

  一场乡情传承“马拉松”

  每年暑期,是中山市三角镇根艇协会会长李健球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来自三角镇各村的“小学员”们齐聚光明村,学习三人根艇运动。

  在珠江口沙田地区,船艇运动流行,其中三角镇的三人根艇最具盛名。曾闻名省港的“中山沙栏艇”就源于光明村。“知道这段历史的老人不多了,更不用说年轻人。”李健球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水乡条条通途,居民枕水而居、出门行舟的生活已成历史,根艇逐渐“上岸”,根艇运动也一度沉寂。

  成长于根艇运动盛行的年代,李健球对三人根艇运动有着深厚感情。与龙舟等水上运动相比,三角三人根艇多年来仅在本土及周边沙田水乡小范围开展,一直没有走上专业竞赛的发展轨道。过去,李健球为烧旺三人根艇发展的“火苗”,曾自掏腰包,出资数万元购买设备,制作根艇,组织本地根艇爱好者到各地参赛。

  在他和众人的推动下,三角三人根艇再次走到聚光灯下。近年来,三角镇也实施了系列措施,让三人根艇重新热起来。在三角镇、企业和港澳乡亲的支持下,三角镇根艇文化馆在光明村揭牌,成为三角镇三人根艇文化展示和技艺传承的新阵地。

  “这是光明村和三角镇的一个文化符号,丢了可惜。”香港乡亲、三角港澳乡亲联谊会理事霍庆芳数年前回乡。看到村中三人根艇运动的兴旺发展,他也参与其中,通过动员香港乡亲,汇聚更多合力。

  众人的努力不断结出新成果。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和参与三人根艇运动。让李健球最为欣喜的是,三角三人根艇传承内容已被列入三角镇的中小学课程。截至今年暑期,针对中小学生的三角镇三人根艇暑期培训班已连续举办5年。

  三角三人根艇赛赛程远,一般用时2小时以上,因此有着“水上马拉松”之称。李健球也将三角三人根艇运动的传承,视作一场“马拉松”。每逢暑期培训班举行,他总是到场教学,向小学员们详细讲解三人根艇的历史和这项运动的动作要领。

  种下的种子逐渐发芽。近年来,加入三角镇根艇协会的人越来越多,年龄最小的不足10岁。

  声音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

  挖掘文化“公约数”

  搭建心连心活纽带

  三角镇光明村活跃的三人根艇运动,给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与其他地区不同,光明村根艇运动有着更系统的发展。从三角镇根艇协会到三角镇三人根艇文化馆,再到举办三人根艇公开赛,光明村的三人根艇运动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具有较强开放性。同时,三角镇三人根艇是同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动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一个,展现出发展的前瞻性。

  以光明村为代表的三人根艇运动,是从沙田水乡渔业生产中衍生出的一种运动。“扒”根艇,是沙田水乡人们的一种共同记忆,是中山北部沙田地区普遍的文化现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光明村,可以看见香港乡亲深入参与到推动根艇运动的发展工作中,成为这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张国雄表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连结海外侨胞和乡亲的重要纽带。随着这项运动逐渐向“品牌化”方向发展,登上更大舞台,这种连结效应就更强。“这对中山其他侨乡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要注重挖掘与海外侨胞乡亲的文化‘公约数’,以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加快推动侨乡文化振兴,搭建与海外侨胞乡亲心连心的活纽带。”张国雄说。

  足迹

  光明村户籍人口约10406人,港澳同胞约400人,华侨华人约16人,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香港乡亲较多,共356人,归侨2人。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责任编辑:陆春艳】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