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单霁翔:最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北京人和年轻人走进故宫

2020年09月08日 16: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解说】日前,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携作品《我是故宫“看门人”》亮相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现场,单霁翔通过分享自己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7年间的点滴故事,向公众介绍了紫禁城近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 单霁翔

  最让我激动的是在观众的比例上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北京的市民开始走进故宫博物院,过去北京市民不太来故宫,小时候来过,上学时候来过,他就不再来了,觉得故宫就是那样了,不会变。没想到今天开放了那么多的区域,举办那么多展览。更让我激动的就是,过去年轻人的比例不到30%,今天1933万观众里边5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开始喜欢这座紫禁城,开始喜欢故宫博物院了,这是我最欣慰的。

  【解说】当天,单霁翔还就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心得、回应关切。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文化遗址现世,能否在文化遗址上建立遗址公园这一问题备受争议。对此,单霁翔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 单霁翔

  因为很多专家认为,考古遗址怎么能成公园呢?这里面出土的珍贵文物和旁边村庄的村民和这个村庄,有什么亲缘的、地缘的、法缘的关系,几乎没人想。因为认为这是我专业的、部门的、系统的工作,跟社会跟老百姓没有关系。这是大错特错的,考古遗址是能够叫人们感受的。森林公园森林是主角,但是人们可以去感受。湿地公园湿地是主角,但是人们也可以去感受。考古遗址也可以成为公园。

  【解说】单霁翔认为,随着文保理念的普及,在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而将成为公众共同的事业。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 单霁翔

  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世代传承性。一个是公众参与性。因为今天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了,人们居住的社区,居住的街道,甚至居住的房子可能都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因此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就不应该再是政府的专利,也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既然是共同的事业,我们就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最大限度地告诉我们的社区,告诉我们的民众,这样人们才能形成共同的保护力量。

  【解说】当天,单霁翔还透露,近期自己的新作《大运河飘来的紫禁城》也将出版与读者见面。

  记者 范思忆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