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您的位置:首页华商创业经历

走上学者创业之路 张书明在日本创造中国IT品牌

2007年01月08日 11:34




株式会社ネットコム社长张书明

  张书明是毕业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后留校任教。1995年他来日本庆应大学做了近两年的客座教授,1997年进入IT行业开始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做了三年多的系统工程师。2000年,他与4位志同道合者走上学者创业之路,创办了株式会社ネットコム。

  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书明谈起当初创业的初衷:在日本的企业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想把这些日本经验教给更多的年轻人,把日本的成功的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带回中国,华人在海外也可以为中国做贡献。张书明正是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创业之初,张书明就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价值是什么?是不是做单纯的人才派遣?虽然这条路在当时很热门,也很容易赚钱,但张书明和他的合作伙伴还是确立了与众不同的经营方针,即力求开发独有的产品,让企业打下根基。虽然创业伊始就这么做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张书明为了实现在日本创造中国IT品牌的梦想,还是大胆地走一条创新之路,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张书明说,这些年来,企业有了收益,马上投入研发新产品,在铸造自己的品牌的过程中,企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ネットコム先后开发了用于网页广告制作的图像360度旋转工具软件PTViewer,硬盘数据快速备份恢复工具软件FlashBack,智能动态加解密系统软件SmartSec和内网文档安全管理系统软件CDG等5种用于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软件,均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和业界的认可。ネットコム是在日华人IT企业中从事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的少数企业之一,位于日本著名的神奈川科学园内,立足其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对企业的技术、信誉等各方面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2004年年末,在神奈川县中小企业局主办的神奈川县经济产业新产品评比大会上,125家应募企业中有3家获奖,而其中软件产品获技术第一名、总体第二名的企业就是株式会社ネットコム。社长张书明也因而被川崎市评为“优秀创(起)业家”。眼下ネットコム和日本日立、松下、三菱集团和中国德信软件等大企业的合作进展顺利。

  ネットコム的理念是“成为连接中日两国IT技术之桥”,追求把日本的先进技术引进到中国。2003年,张书明在北京成立了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软件企业,是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定的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这里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亿赛通从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安全传递三大领域构筑信息安全体系。公司以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为主导,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宗旨,依托公司人才、科技优势,先后通过了公安部、国家保密局、解放军信息安全产品权威认证,并取得了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产品的生产销售资质。

  让张书明感到自豪的是,令其他不少IT企业感到棘手的人才问题,在ネットコム那里却是迎刃而解,我们不得不佩服张书明的先见之明。2004年ネットコム与北航共同创立“北航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并合作培养信息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走产学一体化的道路。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来到日本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张书明给予他们毕业论文的指导。毕业后学生绝大部分加盟ネットコム,确保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张书明认为,信息安全技术今后在中国市场需求很大,发展前景广阔。这也取决于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只是目前很多企业信息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有的企业是到出了问题时才想到信息安全问题。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主动找到亿赛通,请求信息安全技术支持。像在日本有“个人情报保护法”,而在中国,目前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相对薄弱。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当然,日本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也不断摸索中。

  ネットコム实现了在日本创造中国IT品牌的梦想,张书明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认为企业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二是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信息安全产品。(来源/日本新华侨报,作者/黄文炜)



编辑:刘郁菁】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