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 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 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2023年03月08日 13: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已经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不断走深走实。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对外贸易的增加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加之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国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随之加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但是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难度,并限制了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稀缺、创新能力弱和文化观念冲突等方面。

  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可以考虑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

  (一)丰富传播领域和传播载体

  一是拓展教育、科技、旅游、中医药、公益慈善、学术往来、知识产权保护等人文传播与交流合作新领域,深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内容,通过符合现在文化交流的方式进行中华文化的输出,提高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度。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呈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也更易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所接受。在使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推特、youtube、Tiktok等国外知名社交媒体及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等新技术平台,针对其传播规律和受众特点,开发新的文化项目,让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更多、覆盖更广,影响更深远。

  (二)做大做强自身的文化内容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结合点,是“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最为坚实可靠的实体支撑。要加大力度培育对外文化贸易主体,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增强文化产品贸易实力。鼓励各类企业在境外开展文化投资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大力发展文化服务外包,鼓励制造业与文化融合,为中国制造注入更多中华文化元素和内涵。

  (三)促进语言互通

  提升语言互通能力已经成为各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夯实话语能力、提升国际影响,推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建议构建“一带一路”语言交流互通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区域语言服务平台,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交流。加大“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着力打造精通相关国家语言、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善长开展跨文化交流、具备高素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能有效促进文化资源在带路沿线国家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消除不同国别民众的文化抵触情绪。社会组织还可以发挥综合协调功能,根据不同地区独有的经济文化资源,促进常态化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可直观地促进政府、组织、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这是民心相通落实的有效手段。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机制的建设,以香港为主要的枢纽基地,推动香港文化产业联合总会成立,先后与南美十国、印尼、希腊等多国建立了文化合作机制,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南美文化产业博览会、加拿大蒙特利尔游戏峰会等国际重要会议,并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地举办了多场文化周活动,通过深化各领域人文合作凝聚共识和情感,深入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作者:张斌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