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原人的小康梦

2020年07月10日 10:2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行走在6月的中原大地,到处生机勃勃,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超过1亿人口的河南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原人的小康梦马上就要实现:在田间地头的芍药花里,在“五美”庭院的“幸福树”上,在色彩斑斓的千年钧瓷中……

  “粮农”变“药农”,革命老区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信阳市新县浒湾乡曹湾村,这里位于大别山腹地。上千亩芍药花迎风盛放,姹紫嫣红,吸引了众多游客。

  “芍药不仅花美,其根制成的中药,还具有镇痉、镇痛的药用价值。”羚锐制药董事长熊伟介绍,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多达2000多种,2014年羚锐制药在新县浒湾乡曹湾村投资2000余万元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中药材示范基地,种植芍药、颠茄草、丹参等中药材原料。

  “我们公司是国家大别山扶贫开发团扶持老区新县创办的一家科技扶贫企业,依靠25.8万元扶贫贷款起步,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是受益于扶贫,更要反哺于扶贫。”熊伟说,我们带领贫困户种植中草药,包括芍药花、颠茄草、白芷、丹参、延胡索等多个品种,曾经的“粮农”变成了“药农”。

  “粮农”变“药农”需要技术培训:羚锐制药一方面从湖南、江苏等地请来种植专家,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培养技术人员,向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招才引智。

  2014年,还是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张骁,通过校园招聘来到刚刚成立的羚锐中药材示范基地实习,并最终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基地的一名技术骨干,他说:“我们基地主要针对贫困户是免费发放苗,非贫困户一亩地收取200多元,我们保收,通过租金、薪金、种植收益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近几年,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革命老区农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羚锐公司引导全县和周边地区种植中药材近2万亩,带动上万名群众增收,形成了基地培育种苗、示范种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公司订单收购的产业扶贫模式。

  “俺家3分地,种颠茄草一年就能卖2000多元。”新县浒湾乡曹湾村的种植户曹登娥今年64岁了,除了种植颠茄草2000多元的收益,每天还有60元的薪金,她说:“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还能照顾孙子,就是我想要的小康生活。”

  五美“幸福树”,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这日子满意哩很!”6月12日下午,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李金寨村,79岁的刘国超和78岁的杨翠夫妇已携手走过60年,他们指着客厅墙壁上挂着的婚纱照,一幅幅地回忆起了过往:“现在的日子以前都不敢想啊,感觉在天上一样!你看看俺们住的是别墅,自来水、健身器材啥都有,吃不愁穿不愁,晚上没事了可以去跳跳广场舞,就这都中了!”

  他们的幸福生活,只是村里老百姓奔小康的缩影。初夏时节的李金寨村,林木郁郁青青、街道干净整洁,红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欢声笑语中洋溢着蓬勃生机。

  “我们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子不仅富裕,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秘诀就藏在村西头一棵高3米的彩绘的‘幸福树’上。”李金寨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发志告诉记者,这棵“树”的主干部分代表着村“两委”班子,“枝干”代表着8个村民小组,“树叶”有红、粉、紫、绿、蓝5种颜色,分别代表由群众公开评选出来的共产党员家庭、最美乡贤家庭、好婆媳和好妯娌家庭、文明户和“五美示范庭院”、一般农户等。

  “这棵‘幸福树’,既是我们李金寨人对景美的坚守,也是对人美的承诺。”李发志说,“我们每半年对‘树叶’颜色进行一次动态调整。通过评选,村民逐渐加强了自身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修养,形成了‘大家来评榜,人人争上榜’的良好氛围。”

  “五美‘幸福树’,是我们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全村目前已实现了‘五美示范庭院’全覆盖。”李金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伟说,“村民们相互比赛,谁家不拿个先进,在村里自己都不好意思。”

  “出窑万彩”,95后创业者想让千年钧瓷文化发扬光大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发祥于禹州市神垕镇。在有千年历史的钧瓷故乡神垕镇,记者遇到了范玉佩和她经营的钧瓷创意小店。几年前,她还是“北漂”,在一家钧瓷销售门店工作。

  “作为钧瓷之都,神垕平日里游客络绎不绝,我们不愁销量。我主要是想把传统钧瓷传承下去,也想通过我们年轻一辈的力量让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这位95后钧瓷工作室负责人说。

  “院子和房子都是自家的,生活成本也不高,日子还挺美的。”范玉佩笑着说,“以前,给别人打工久了,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回家乡自己做,我们背靠神垕古镇这么好的资源。回到家乡,我想将现代美术的技巧和构思融入钧瓷的创作中,也在考虑通过互联网直播等销售途径将钧瓷带入更多人的生活中。”

  近年来,当地政府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神垕古镇综合旅游开发项目,结合现代技术,对神垕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其中,投资5亿元建设的神垕古镇暨老街保护修复工程,带动当地几万人就业,千年钧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报记者 袁于飞 王胜昔 丁艳 光明网记者 董大正)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