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谈中国人权路径:基于发展 理念拓展-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中外学者谈中国人权路径:基于发展 理念拓展

2022年05月20日 08: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杨程晨)在19日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多位中外学者表示,在对人权发展的探索中,于发展中保障和促进人权,是中国开辟的一条人权成功之路。

5月19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举办“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邀请七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图为“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会场主席台。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5月19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举办“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邀请七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图为“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会场主席台。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鲁广锦发言时提出上述观点。

  “不同于国际上提出的‘基于人权的发展路径’,中国提出的是‘基于发展的人权路径’。”鲁广锦认为,这一路径理念在人权与发展二元互动的基础上,强调发展在保障和促进人权中的独特价值,突破并超越了西方在人权与发展问题上的两极对立思维。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鲁广锦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的“人类发展指数”发布以来,唯一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跨入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合理性。

  他说,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中蕴涵尊重人、呵护人、保障人的思想,如仁爱友善、民本主义、和合文化、天人合一等深刻影响当代中国人权观念与价值取向。人权普遍性原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正是基于此,多年来中国已加入了26项国际人权文书,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当代中国人权思想的来源足以说明当代中国人权的包容性、开放性。

  从关注“生存权和发展权”到“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人权理念在不断拓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提到,2017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倡导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了国际人权体系,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他指出,过去40年,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包括战争、经济危机、饥荒等在内冲击人类文明的灾难,中国人权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新亮点。中国坚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权进步是实践兑现世界人权理论的新突破。

  欧洲知名汉学家、瑞士比较法研究所中国法律专家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同样认为,中国在人权领域40多年来的进步值得肯定。2000多年前,中国有哲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发展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同样非常重要,仅围绕个人的人权观是狭窄的。

5月19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举办“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邀请七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图为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在线上参与会议。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5月19日,中国新闻社在北京举办“东西问智库·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专题研讨会”,邀请七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图为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在线上参与会议。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永和认为,人权概念源自西方,中国人民对它的认知和把握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总结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表示,人权是讨论人类发展的框架。当代中国为全球的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制定政策时所使用的人权概念,始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及其需求,从最基本的食物、住所、健康到人类教育、科学文化,体现了有关人们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真正权利。

  “东西问”是中新社重点打造的大型学理型融媒体报道专栏,倡导“文明互鉴,理性对话”,突出学理性、文史哲、通俗化。该专栏通过专家文章、高端访谈、中外对话、深度评论等形式,理性探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的重大、突发、热点、敏感问题,“以侨为桥”“中话西说”,致力于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文明有效传播。(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