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国老人上海组剧社 立志“永远用中文演莎剧”

2014年12月02日 15:47   来源:东方早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上海莎士比亚”演出的莎剧《波利克里斯》。
“上海莎士比亚”演出的莎剧《波利克里斯》。
中国侨网Thomas是名专业演员,图为2009年他出演的《等待戈多》。
Thomas是名专业演员,图为2009年他出演的《等待戈多》。

  1952年出生的Thomas,从事戏剧工作已逾四十五年。他把自己与戏剧的缘分归功于上世纪初美国兴起的“小剧场运动”。2011年初,在来到中国的第八个年头,Thomas将7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非专业演员招致麾下,对他们进行长达一年多的培训,组建了被他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地用中文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组织”。

  每周六是“上海莎士比亚”(Shanghai Shakespeare)固定排练日,这是三年来Thomas与演员们渐渐形成的默契:晚上7点,没有人迟到,也没有人请假。这个62岁的美国老头总会比所有演员都早到一会儿,提前准备好所有需要的道具和布景。

  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距离今年两部莎剧开演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排练如期进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第一幕第一场一开始,主角克莉奥佩特拉和安东尼深情对望,Thomas气定神闲地在一旁观望。该剧已上演5场,排练了近百次,演员表情与动作均行云流水,无需他再多言。

  这部写于1607年的莎士比亚第五大悲剧,并不如“四大悲剧”那么有名,却不失为莎翁艺术成熟期的杰作。它是一出英雄与美人的戏,是《罗密欧和朱丽叶》成人版的延续。不同于《罗密欧和朱丽叶》,这部剧不容易上演,也较少上演。不过Thomas在成立“上海莎士比亚”之初,便将目光锁定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用他自己的话说,“最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流行的。”在他看来,《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最好的戏剧之一。

  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也是“上海莎士比亚”剧团成立三周年。“400多年来,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多样性、生命力和想象力,没有任何一位剧作家能超越。”Thomas挚爱莎剧,作为“上海莎士比亚”的创办者、导演兼总负责人,他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莎士比亚戏剧,“莎士比亚的伟大之一在于,他的戏剧场景可以被置换到历史上的任何年代、任何地点,魅力却一点也不会打折扣。”Thomas说。

  “如果我不做,迟早有人会做”

  1952年出生的Thomas,在来中国之前,是一名美国资深戏剧演员。20世纪60年代,除了纽约、洛杉矶外,全美的多数中小城市也建立了专业的剧场。当时Thomas家附近新建了一个剧场,看着每天从剧场进进出出的各色人,他发现剧场就是他想要生活的地方。

  接受专业培训后,他开启了表演生涯,几十年来足迹遍布洛杉矶、纽约、英国的各大舞台。他曾在《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理查二世》、《约翰王》等莎士比亚剧中担任主角,还曾扮演过《冬天的故事》中的里奥特斯,《恺撒大帝》中的凯修,《以牙还牙》中的安吉罗,《暴风雨》中的普洛斯拍罗,《海鸥》中的康斯坦丁。

  2003年,Thomas在相亲网站上和一位深圳女士经过长达半年的交流之后毅然来到中国,尽管这份感情无疾而终,却让他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包罗万象让我着迷,我决定一辈子都留在这里。”

  彼时中国的话剧市场正走向繁荣,在上海,“白领话剧”大行其道,莎剧等国内外经典戏剧却曲高和寡。在Thomas看来,这远远不够。“全球几乎每一个一流的城市都拥有以本土语言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剧院,在德国柏林,莎剧所列的剧目演出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多。”因此,他萌发了成立“上海莎士比亚”的念头,“我觉得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上海的戏剧环境也适合,如果我不做,迟早有人会做!”

  2011年初,在来到中国的第八个年头,Thomas将7名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非专业演员招致麾下,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专业培训,组建了被他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地用中文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组织”。2012年11月,《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在上海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观众不算多,却已经超出了Thomas的预期。次年秋季,又推出另一部莎剧《波利克里斯》,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一起每年循环演出,演员队伍也由最初的7人扩充为现在的9人。《波利克里斯》创作于1608年,是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四部喜剧的第一部,本质上是童话故事,却将悲喜剧巧妙融合。

  如今《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已成功演出5场,《波利克里斯》上演了3场,今年12月两部剧将相继上演,“这是我们的保留剧目,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成熟,更深入。”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