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籍华人方慧娜:华裔作家是中华文化的桥梁

2015年03月27日 10:0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3月18日,方慧娜在北京美国中心举办题目为“华侨与我:一位女作家的西游记”的讲座。(美国《侨报》/卞先锋 摄)
    3月18日,方慧娜在北京美国中心举办题目为“华侨与我:一位女作家的西游记”的讲座。(美国《侨报》/卞先锋 摄)
中国侨网3月18日,方慧娜在北京美国中心举办题目为“华侨与我:一位女作家的西游记”的讲座。(美国《侨报》/卞先锋 摄)
    3月18日,方慧娜在北京美国中心举办题目为“华侨与我:一位女作家的西游记”的讲座。(美国《侨报》/卞先锋 摄)

  中国侨网3月27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籍华人作家方慧娜祖籍广东潮州、出生于新加坡,而后又移民美国。如今,白天的她是一个金融界的律师,理性而富有逻辑;到了晚上,她又化身为作家,感性而充满想象。自中学时代尝试写作至今,方慧娜已经出版了9本英文小说。因为自己的背景和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她的作品对跨文化现象和故事特别关注。近日,方慧娜获邀参加中国文学节,并在中国多城市推广她以二战时期上海犹太难民为对象的最新小说——《咬子咖啡厅》。

  自幼喜爱阅读

  方慧娜生长于一个文化气息颇浓厚的新加坡华人家庭。20世纪初,她的祖辈们从潮州移民当时的马来亚不久,便在当地成立了潮州戏班并四处演出,到她出生时,虽然戏班已经解散,但在外婆身边生活,她还能常听到潮州的戏曲。“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我很小就会说英语、普通话和潮州话。”方慧娜说。

  新加坡华人家庭对子女教育之严格世所周知,方慧娜自然也不例外,“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鼓励和要求我大量阅读。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们想让我有朝一日变成作家,而是希望我通过读书成为律师或医生,获得更高的高收入和更高的地位。”

  事实上,家人们后来对她要当作家的理想非常反对,甚至要收走、烧掉她的文学类书籍。不过在方慧娜儿时,家长们对她阅读的爱好非常支持,不但从图书馆借书给她,还花钱购买了不少书籍。也是那个时候,方慧娜接触到自己此生最喜欢的书之一《The Horse & His Boy》,这本书给她的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近30年后,当她在德州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马之后,依然记得,自己对马最初的渴求,就源自于该书。

  14岁出版作品碰壁

  随着年龄的增长,方慧娜渐渐喜欢上莎士比亚等英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和《哈利波特》类似的魔幻类题材书籍也俘获了她的芳心。出于对魔幻类题材的喜爱,大约14岁时,方慧娜便开始试着创作自己的魔幻小说,“和一般刚创作小说的作者所不同的是,我写作速度特别快,并且不会因不知如何结尾而纠结。”

  就在方慧娜的小说完成后不久,新加坡当地一家出版社正好到学校举行讲座,利用这次机会,方慧娜便把自己的样稿交给出版社希望能够出版,但稿子被出版社收走后却如石沉大海,再无半点消息。一年后,方慧娜按耐不住主动找到当时的出版社,询问出版的情况,结果确保告知不能出版。不甘心就此放弃,方慧娜那段时间几乎跑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出版社,但始终未能如愿。

  “一个小女生穿着校服到各个出版社去谈出版自己的作品,其实蛮有趣的。”回忆起当时的“壮举”,方慧娜笑着说,“不过新加坡的出版市场太小,也比较保守,本地作家如果没有名气,出版社根本不愿意花钱出他的书。”

  来美国留学

  就在方慧娜自己为出版四处碰壁的同时,通过报纸,她却了解到欧洲有不少与她年龄相仿的作者都已出书甚至成名,“看到媒体上关于他们的报道,我真的特别的嫉妒。我和他们的年纪差不多,也已经完成了好几本小说,但就因为我生活在新加坡,创作的书就不能像他们的一样出版。于是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到西方去留学。”

  经过努力,17岁时,方慧娜终于如愿,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学习文学的机会。 “家里一开始当然还是反对,觉得一个女孩子就读新加坡本地的大学就可以了。何必去那么远的地方?”为此,她同家人进行了激烈的抗争,甚至以死相逼,最终家里人同意了她去美国的愿望。

  出发前,家人们都表达了对她孤身来美的担忧,“外婆担心我吃不惯美国的食物,而阿姨则担心我最终嫁给一个外国人,有趣的是这些担心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不过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在上飞机那一刻,我就预感自己这一出去就不会再以新加坡人的身份回来了。”方慧娜说。

  想回潮州看潮剧、喝功夫茶

  在哈佛本科阶段,方慧娜如饥似渴的阅读和学习,顺利完成了文学专业的学习,但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拗不过家庭的要求,她只能选择不是那么喜欢的法律专业。毕业后,方慧娜顺利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活。因为工作需要,多年来,她已经去过不少国家,感受到各国不同的文化。

  “律师的工作太过理性,不少我认识的律师朋友在写作时还保留了自己工作的状态,写的好像律师的文案,而对我来说,从工作状态切换出来很容易,写作对我来说是休闲,是玩耍,是放松,所以我也不太喜欢和太多出版社接触,把写作搞的好像工作一样。”方慧娜说,为此,她好些书都是自己出版的,虽然受众面不像畅销书那么大,但多年来也积累不少忠实的读者。方慧娜说,在生活中,她并不刻意收集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已经给了她无穷的写作灵感,“我丈夫曾经数过,我一周平均会阅读4到5本书,多的时候,甚至一周会读7本书。”

  因为律师工作需要在大陆不少城市出差,方慧娜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城市的变化,“不过我发现大陆现在的不少城市都太相似了。比如成都和北京,在市区里都是高楼大厦,几乎分辨不出究竟哪个是北京,哪个是成都。只有到了郊区,才能看出一些当地特有的样子。希望每个城市都保留一点自己的特色。”

  而让方慧娜稍稍有些遗憾的是,虽然她已经在大陆工作生活不短的时间,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回潮州。“我不愿意一个人回去,那样太孤单,可家里人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所以今年我可能参加一个新加坡的潮州团,到时候和他们一起到潮州。”谈起回潮州后的计划,方慧娜一脸幸福,“最想做的,当然是看原滋原味的潮剧,还有喝功夫茶。”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