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热销 中国文学欧洲发洪亮之声

2018年05月30日 10:4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在英国伦敦的Foyles书店,《英雄诞生》(圈中)被放在“热销小说”上推介。张菁供图
    在英国伦敦的Foyles书店,《英雄诞生》(圈中)被放在“热销小说”上推介。张菁供图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热销,英国媒体称堪比《魔戒》

  中国文学以“想象力” 在欧洲发出洪亮之声

  金庸的世界与世界的金庸②

  在今年2月24日出版的《经济学人》的目录上,很多读者都没有想明白“书与艺术”栏目内印着的《Chinese fiction:The dragons of Salvation》(中国神话:龙之拯救)究竟要推介什么书,直到翻开内页,才明白原来是两天前全球发行的金庸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的首个英译本。

  当天,在美国版“知乎”Reddit的讨论平台上,网友把该文贴了上去,短短几小时后,帖子就获得了11400多个置顶。近900条的跟帖中,主要汇聚了两种声音:一是对中国武侠世界向往已久,终于等到了英译本;二是中国武侠过于玄乎,翻译成英文书,市场并不看好。

  这本中国经典畅销书,就如一位英国媒体人评价:“这不是第一本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作品”,但它所呈现的‘功夫’已让西方世界着迷。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汤岱惟

  有多“火爆”?

  上架不久就断货

  今年2月,中国知名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英译本第一卷《英雄诞生(A Hero Born)由以出版优质外文译作著称的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正式面向全球发行出版。这是该书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上架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英国亚马逊上荣登畅销书榜单。

  “看到了摘译的样本后,就有出版商感兴趣。”《射雕》第二、第四卷的译者张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第一卷《英雄诞生》译者安娜·霍姆伍德在2012年就向一位西方图书代理商推荐了《射雕》。“她认为金庸的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良好开端,是向英国出版界介绍中国武侠作品的绝佳方式。”

  代理商随后让安娜摘译了一段《射雕》作为样本,开始寻找对此感兴趣的西方出版商。

  2013年,麦克莱霍斯出版社看中了安娜的翻译,买下了版权,并计划把这本书分为四卷陆续翻译出版。主持该出版社的英国著名图书推手Chrisopher MacLehose说:“我相信英美的读者终有一天,会跟我们一样感受到金庸的魔力。可能不在一时三刻,但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果不其然,在西方一些权威的报刊书评上,对该书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

  英国卫报分别在2017年11月和今年3月刊发了两篇书评,尤其是在该书出版后的3月报道中,评价该书:“向我们讲述了神奇武侠历史,评估不同武术学派,描绘了能产生巨大物理威力的内功心法。每个人都是武侠战斗高手,但是对抗战斗场面不是一面白纸黑字,是3D一样的感受,就像J.K。罗琳和魔戒作者展示的神奇世界那样,扣人心弦。作者们用心良苦,读者感受被很好地引导着。”

  除了出版界、文化界业内人士,《英雄诞生》在普通西方读者中也发生了“化学效应”。

  记者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ers上看到,《英雄诞生》一书面世至今就有不同地区的读者在讨论,获得了4.27的高分(满分为5分),积累了24篇有分量的书评。

  其中,一位网友“Carol Jones”写道,这是她阅读到的第一本中国小说翻译本,初时她是因为宣传其为“中国的指环王”而被吸引,但慢慢发现没有任何一本西方奇幻小说和它相似。“我并没有跟风阅读,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打开这本书,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但坚持读完后发现非常值得。”

  有留学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沃特斯通(Waterstone)实体书店内,该书上架不久就断货。

  记者挖掘了一组数据佐证该书的“热销”。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在其官网上对该书的发报售价为14.99镑,其平装版在美国、中国、英国亚马逊上售价分别为28.08美元、129.8元以及10.19镑,但却未必有货。

  而在英国亚马逊上,该书的评价显示平均分为4.2星,其中有53%的读者打出了五星、35%的四星、6%的三星。

  为什么是“射雕”?

  有魔法的历史小说

  记者查阅发现,在《英雄诞生》之前,金庸已有三本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但在图书市场上反响平平,与金庸作品在华语世界“风靡超甲子、销售超亿册”的影响力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早在该书出版前,在英国的代理商就曾坦言,自己此前从未听说过金庸,也看不懂中文,只是在一次无意搜索“全世界最畅销作家”时,偶然发现了金庸作品。

  事实上,尽管“功夫”是西方读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化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助力《英雄诞生》“热卖”,却另有原因。

  英国媒体把金庸称为“中国的托尔金”,并将《射雕》与《魔戒》相提并论。“如果你是《魔戒》迷,也正在找寻下一个目标,那么《英雄诞生》绝对是你的首选……跟着郭靖与黄蓉踏上探险之路,看他们坠入爱河、和他们一同经历各种战争与打斗。这是一部交织着中国功夫、历史及爱情的奇幻文学,保证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Waterstone的网站上这样介绍该书。

  “也许这是一个让西方世界和读者进入这位中国最畅销作家构建的世界最便捷的方式。在销售的过程中,这本书是放在了奇幻书籍类别中,而大部分对此书感兴趣的读者也都是奇幻小说爱好者。”张菁说。

  在英国某个极客网站上,一位名为Robin Brooks的网友读完《英雄诞生》就激动地写了一篇名为《读金庸的五大理由》的文章,他说,“书中的武打场面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的那些奇幻武侠片。想象一下,无数的箭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被射击、投掷、抓取和弯曲,人们可以脱离地心引力跳跃等都赋予了此书无尽的魅力和神秘色彩。”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在不少书评人和读者心中,眼花缭乱的异域武侠场景是一种辅助的“魔法”,但最吸引他们的是史诗般的叙事。

  在Reddit上,经过三个多月的讨论发酵后,网友Aktikus上周五也发了一则留言,称这段时间他一直把《英雄诞生》放在枕头边,“每晚读后都和妻子讨论其中的情节,终于发觉这本书与《魔戒》区别在哪里了”,该留言迅速获得近200个置顶。

  记者从其中一些讨论发现,对于西方读者而言,13世纪的中国,既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各民族冲突与融合,南北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权贵阶层与草根阶层的剧烈矛盾,王朝的衰败和新世界的重建——几乎具备了所有历史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元素,种种基于历史事实的细节描写让一些对于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更加着迷。

  不管是在西方主流媒体上,还是在代表大众传播热度的社交平台上,不断有人把《射雕》中的郭靖与《权力的游戏》中的琼恩·雪诺或《魔戒》里的佛罗多·巴金斯作对比,并被原汁原味的异想世界吸引。

  “我们阅读翻译小说时,无可避免地会带上自身文化和阅读经验的烙印,西方读者对于《射雕》的解读也反映了这一点。金庸小说里人物的传奇经历、仿若魔法般的武侠世界以及浓厚的历史意味,确实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张菁说。

  “越洋”凭什么?

  中国的发展是后盾

  除了《英雄诞生》外,麦克莱霍斯出版社主编Paul Engles在接受记者受访时表示,由张菁翻译的《射雕》英译本第二卷将在明年初发行,希望以一年一卷的速度,完整出版《射雕》《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金庸作品。据悉,该社还会陆续出版《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的英译本。

  除英译本外,《射雕》的法文漫画版从2017年10月起出版了5本。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语种的金庸武侠作品出版也在酝酿中。这与之前金庸作品译本寥寥,且在西方读者中“水土不服”的境况大相径庭。

  “这并非以前的译本或出版社的问题。”张菁坦言,《射雕》英译本的成功是享受了中国国力强大的红利。“十多年前,我在伦敦博物馆工作,那时英国人对于中国的兴趣虽有提升,但也就是停留在艺术品层面。北京奥运会之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甚至普通人的生计都在向中国靠拢,中国的图书就有很多人想看。”

  此外,张菁认为,人们对长篇奇幻、网络小说等大体量小说的阅读习惯也在近几年时间培养和流行起来,如《魔戒》《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动辄几十册上百万字,也改变了西方读者的口味。

  事实上,三年前一批国内文坛大家亮相纽约书展时,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就被广泛讨论。书展期间,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亚马逊公司共同举办的以“新媒体时代跨文化文学作品翻译与出版”为主题的论坛上,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在海外出版的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已有100余种,且逐步进入了大众阅读市场。

  此外,随着几位中国作家在国际上接连取得荣誉——莫言获诺奖、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刘慈欣《三体》英文版入围美国“星云奖”……彰显了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也给文化“走出去”带来了更多机遇。

  虽然中国文学作品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而言,才刚刚起步。目前,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数量仍然小,绝大多数图书都未能进入欧美主流图书市场。

  因此,《射雕》的成功被视为一个有力的启示。

  包括西方书评家在内的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奇幻文学以及日本的“剑豪小说”相比较,虽然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但其实都拥有人类对原始生存的幻想意象。

  从莫言与刘慈欣被西方文学界认可,到网络文学与金庸作品的译介,可以看到中国文学以“想象力”发出了洪亮之声,讲述对世界和自我的想象。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