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哈佛华裔学者王德威:谈谈华语语系文学的新方向

2019年10月16日 10: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1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哈佛大学华裔学者、南京大学客座教授王德威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邀请,即将于在新加坡发表演讲,主题为“南洋的‘风’,星洲的‘土’——从文学看历史”,以新加坡为坐标点,思考南洋研究的新方向。

  “华语语系文学”的定义,至今各学者之间仍有不同见解。王德威在由他的著作中曾表示,华语语系始自海外众声喧哗,但理应扩及至中国大陆以内的文学,包括汉族以及非汉族文学,并由此形成对话。

  “‘根’是空间性,就如寻根、落叶归根,有强烈的空间性,‘势’则指涉空间以外,是一种力道,就如趋势、局势,指一种状态、状况,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它是一种容量、可能性,可能会发生的应变的方法,势,接着力量展现力量。”王德威说。

  王德威表示,华语语系研究应超越“根”的限制,思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流变产生的种种变化。“势”不断在改变,过去新马一带的进步青年对文学的看法,现在放在新加坡文学史有不同的脉络。

  他认为,新加坡的历史虽然没有那么悠远,但也形成了自己的华语文化经验。如中国作家王安忆之父、剧作家王啸平,就是典型的“华语语系人物”。王啸平年轻时在新加坡曾有过文艺创作,20世纪40年代前往中国,后来并和作家茹志鹃结婚。而在那个年代,像王啸平这样的人物很多。

  在王德威看来,华语语系研究目前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近年来,王德威提出了华夷论述的新视野,并以“华夷风”命名。2014年访问马来西亚马六甲时,王德威看到了一幅对联,对联为“庶室珍藏今古宝,艺坛大展华夷风”,由此想到“华夷风”这个词。

  在王德威看来,“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汉人对其他名族的统称,而近现代的“夷”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疆域以外异族、异国的化身。华人移民或遗民初抵异地,常常以华与夷、番、蛮、鬼等作为界定自身种族、文明优越性的方式,殊不知身在异地,易地而处,华人自身已经沦为(在地人眼中的)“夷”。

  如今,王德威开始思考“华夷风”作为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套用张爱玲“包括在外”的说法,他认为,华夷风将中国文学“包括在外”,又里又外才能知彼知己,以摆脱非此即彼的立场,从而在“华语语系”这一框架中重新思考。而新加坡华语文学在各种阶段具备了丰富生动的组成,也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

  “所谓星洲的‘土’有很丰富的意义,既是安土重迁的“土”,也是填土的“土”。而南洋的‘风’吹拂原乡与异域,启动了华夷多变的风景,‘风’和‘土’都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土,而需要被重新定义。”王德威说。(张曦娜)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