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新加坡潮人先辈历史:潮州歌谣中的悲欢离合

2019年12月09日 09:5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载文章,简要介绍了新加坡潮州先辈的历史。新加坡开埠后,从中国南来的先辈形成这里的一大民族——华族,而潮州人是华族中的一大群体。当时,潮州人南下靠的是海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红头船,后来是蒸汽轮船。

  本文以潮州歌谣的形式,介绍了南来的潮州先辈当时是抱着什么目的而来、带着何种心情南下,以期读者了解新加坡潮人先辈历史。

  文章摘编如下:

  无奈何,过番去/断柴米,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

  柴米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家乡没柴没米,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法,那就是死路一条。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下南洋去当苦力。

  歌谣反映当时南来过番的先辈,在面对生死存亡时作出决择,逼于无奈走上这条路。他们深知卖身当苦力干的是日晒雨淋、流血流汗的苦活,甚至可能丢了性命。可是为了家中的老弱妇孺,身为丈夫和儿子,当尽义尽孝,以个人的牺牲换取一家人之温饱;再苦也得撑,再危险也得去尝试。

  带一条浴巾过番去/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巾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转/勿忘父母共妻房。

  决定过番后就得启航,生离死别最令人不忍目睹。码头上,整船都是过番客;上船的是家中男丁,一家的经济支柱,送行的是留在家乡的父母和妻儿。船上岸上都挥洒着离别泪,唯一的行装是一条浴巾。留在家乡的亲人虽然期望南下的男人能为家中解决三餐之忧,但更渴望他早日回乡。

  歌谣反映离乡人的窘境。家中一贫如洗,只能含泪带着“过番三样宝”——旧衣服、切好的甜粿和一条浴巾登上红头船。

  当时准备过番的人,都会相互打听番的消息。他们都知道南下后天气炎热,一天最少要冲两三次凉,才不会生病。因此,浴巾是行装中必备之物。

  歌谣也反映离乡人家中大小的矛盾心情,他们既对离乡人抱以厚望,以求获得解决生存困境,又深怕离乡人一去不返,在他乡再立家室,忘了家中的父母妻儿。

  蒸汽轮船时代过番/火船开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

  是好是怯全凭命/不知何日回寒窑。

  过番客上了船,船开航了,不舍的心情使他不断地回头望。当轮船驶过海南岛东北角的七洲列岛之后,就再也见不到潮州了。这时的过番客才开始认命,生死有命,是否还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完全是个未知数。

  歌谣点出已进入蒸汽轮船的时代,也就是说主人翁是1867年或之后的过番客,因为1867年开始才有汽船从汕头开往新加坡。“寒窑”同样反映出过番客离乡的原因出于穷困,对于过番的选择,也一样无奈,主人翁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期盼来日荣耀归故里/阿叔今日去出洋/番畔唐山架金桥。

  来日荣耀归故里/荫妻荫儿荫家乡

  过番客要离开家乡了,到时就能换取美好生活。不但过番客在南洋有好日子,家乡的亲人也能共享荣华富贵。

  潮州人不称亲生父母为爸妈,而是以亲人关系来称呼。例如称爸爸为阿叔、阿舅;称妈妈为阿婶、阿妗、阿姨;故而歌谣中的阿叔应该是父亲的代称。

  这首歌谣的年代应该属于较晚期,这时已有番客带回消息,知道来南洋谋生能够换取美好的生活。因此,家人对即将离开故里的亲人已不是泪眼相对,而是带着乐观的心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从以上四首歌谣,可以看到潮州先辈南来的苦难经历与顽强斗志。他们虽然无从掌控自己的未来,却不向眼前的命运低头,宁可把命运交给未来赌一把。虽然是万般无奈地离乡背井,却带着无畏的精神走出家门,拼搏换取自己与家人的未来;最终终于赶走黑暗,奔向黎明,光宗耀祖归故里。(蔡美娥)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