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援疆语文老师跨越五千公里支教 南疆传播客家文化

2020年09月09日 10: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援疆语文老师谢秀珠:跨越五千公里支教 南疆传播客家文化

  “同学们,手边有两张卡纸,挑选一张你喜欢的颜色,把这张纸横着对折。”周一早上第二节课,在梅江区肩一小学一年级4班,谢秀珠手拿剪刀和卡纸,一边口头教授,一边在投影仪下演示操作。“在对折处剪出你喜欢的形状。对,谢梓阳同学特别棒!”临近教师节,不少学生将剪好的作品当作礼物送给谢秀珠。

  乍看之下,外人会误以为谢秀珠是一名美术老师,实际上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剪纸是她运用到课堂的生本特色教学模式。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谢秀珠将剪纸艺术带到语文课堂上,从此剪纸便成为肩一小学的特色教学模式。“剪纸+传统文化展示”“剪纸+诗歌背诵”……在谢秀珠的课堂上,剪纸既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理念的道具。

  今年4月,响应国家号召,谢秀珠成为一名援疆支教老师。在距离梅州5000多公里的疏附县明德小学,谢秀珠用剪纸教授当地的孩子们语文学科,同时传播客家文化。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丘凯英

  苦中寻乐

  “做足吃苦准备,发现条件要比想象中好”

  上午11时,结束课程后,谢秀珠背着双肩包往校门处走。她留着一头乌黑茂密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好似一个“假小子”。在与跟她道别的学生挥手打招呼时,站在高年级的学生周围,让人很难找到她。“若是不问你,哪里看得出你今年已42岁了。”站在谢秀珠身旁的陈老师说。

  7月6日从新疆回来休整近2个月后,原本等待9月12日再次出发去新疆的她,“不安分”地回到了熟悉的课堂,带了几节一年级的剪纸课。

  “我的人生是不安分的。我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学生。终身成长是我的人生主题,去印尼、新疆支教也好,做志愿活动也好,都是想增加人生的厚度,拓宽生命的长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带到有需要的地方。”谈起选择新疆支教的原因时,谢秀珠几乎毫不犹豫,脱口而出。

  提及新疆,大部分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但对于支教老师而言,干燥、沙尘暴、落后的教学条件、语言不通的对话和对家人无尽的思念,才是他们所面临的现实。

  抱着对大漠风情的期待和向往,4月3日,谢秀珠与广东支教团赶了近一天的路程来到新疆,当时已是晚上,天依旧亮堂堂的。新疆与广东截然不同的风情,除了给谢秀珠带来视觉的刺激和新鲜的体验,更多的是因气候环境造成的身体不适。第一天晚上,谢秀珠就失眠了。

  过了几天,她的身体还因为干燥出现了痒、裂等症状。“离开宿舍去上课,若是忘记关窗,宿舍里也是厚厚的尘土。”谢秀珠说,在新疆出门必须戴好口罩,因为随时会有沙尘暴。“如果不戴口罩,站在室外一段时间,脸一抹便是一层灰。”谢秀珠说。

  在去新疆之前,谢秀珠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为提前查阅了相关资料,所以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到了新疆后,发现条件要比想象中好。”谢秀珠说,支教老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地也在有限的条件中提供了最好的住宿环境。“学校校长和老师都很配合我们,给予我们最好的帮助。”

  创造条件

  “没有书籍工具,我就自费购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初到新疆的支教老师接受了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隔离期间谢秀珠并没有闲着,而是为接下来的教学进行备课。

  支教老师需要自己解决课本等学习资料,而在隔离返校后的第二天,她就要上一堂公开课。怎么解决教材问题呢?谢秀珠灵机一动,决定向“娘家”学校申请支援课本等资料。

  在等待的过程中,谢秀珠借助网络资源,初步完成了备课。同时,她还利用隔离的闲暇时间,制作了卡片和书签,上面写满了祝福的话语、诗词诗句和书法生字。

  “给学生的第一份礼物。”她在一张张黑卡片上,方方正正地书写下规范汉字,盖上自己的印章,配上黄丝带,在入校第一天送给每名学生。礼物缩短了学生与这名远道而来的陌生老师之间的距离。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提升语文水平,谢秀珠一字一句耐心地教导。

  在明德小学,学生每天要上8节课,在校时间近10个小时,而教师上班时间则超过了12个小时。“新疆的夏季,早上8时多才天亮,晚上11时才天黑。”每周要上26节课的谢秀珠,在周末还要到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乡下教书,“支教的时候,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谢秀珠的悉心辅导下,班上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迅速提升。为了奖励学生们的勤奋好学,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端午节来临前,谢秀珠特地安排了一节特殊的剪纸课,教孩子们剪出粽子等各种样式。“那一天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说希望多学一些中国传统技艺。”

  后来,剪纸课程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一门课。鉴于教室里设施设备比较落后,谢秀珠自费从网上买了一部投影仪,以便更好地教孩子们剪纸。

  待到7月离开时,五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剪纸技能,他们将各式各样的剪纸送给谢秀珠,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喜爱。“他们的进步我看在眼里,感觉很欣慰。临别时,学生们说期待9月再见。用心用情去教了,学生们是能感受得到的。”

  传播文化

  “不会停止支教路,希望将客家文化带往各地”

  事实上,新疆并非谢秀珠第一个支教的地方。

  2017年10月,经过广东省侨务办的层层面试、考核、培训后,谢秀珠开启了为期9个月的海外“支教路”,成为国侨办派往印尼的支教老师,传授中文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

  谢秀珠在印尼支教的三宝垄南洋三语国民学校,是由华人创建,学生大多数为印尼华人的小孩,小部分为本地学生。“去印尼支教,就是要帮助这些华裔学生学好中文,让他们不要忘本忘根。”

  除了为印尼当地的学生上好中文课外,谢秀珠还会受邀利用业余时间到三宝垄书画家学会,教老华裔们学习书画、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新疆,我的教学初衷都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带到当地。”谢秀珠说。

  她会在剪纸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元素和民族团结的元素。有一次在明德小学的剪纸课堂上,谢秀珠教孩子们剪“56个民族孩子手拉手”展示民族大团结的剪纸。一个孩子兴奋地拿着做好的作品,与同学手拉手拍照。

  教师节过后,谢秀珠将再次回到新疆,完成接下来一年的支教生活。在暑期期间,她对上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希望在新学期里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我思考着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入剪纸艺术中。”谢秀珠说。同时,她还希望做好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中文书籍,长大后到全国各地工作都可以流畅地交流。

  从印尼到新疆,从中文课堂到剪纸课堂,谢秀珠既是一名培育“桃李”的园丁,也是一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蒲公英”。“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园丁施肥的质量决定了花朵的成长,希望自己一直牢记初心,耐心、细致地将知识教给孩子们。”问及以后是否还会加入支教队伍,谢秀珠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一定会,可以贡献自己力量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