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满载华侨华人乡愁的非遗项目你都了解吗?-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这些满载华侨华人乡愁的非遗项目你都了解吗?

2020年12月20日 11:04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20日电 题:岂止太极拳和送王船!这些满载华侨华人乡愁的非遗项目你都了解吗?

  12月17日,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中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你知道吗?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有很多项目承载了华侨华人的乡愁,它们是海外游子共同的精神家园。小侨(ID:qiaowangzhongguo)为您一一盘点。

  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中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2020年12月5日,福建厦门市钟宅畲族社区举行“送王船 做好事”传统民俗活动。<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吕明 摄
2020年12月5日,福建厦门市钟宅畲族社区举行“送王船 做好事”传统民俗活动。中新社记者吕明 摄

  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爷。关于王爷的传说尚无定论,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间。此王爷并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该习俗由宫庙或宗祠于东北季风起时举办,一般每三到四年举办一次。

马来西亚勇全殿是马来西亚送王船的保护传承单位,图为勇全殿王船厂。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马来西亚勇全殿是马来西亚送王船的保护传承单位,图为勇全殿王船厂。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马来西亚华侨华人“送王船”仪式。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马来西亚华侨华人“送王船”仪式。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早在2012年“送王船”就已被列为马来西亚的国家文化遗产。马来西亚马六甲勇全殿是马来西亚送王船的保护传承单位,保存了马来西亚送王船完整资料。

  近年来,勇全殿十余次赴中国交流,参加厦漳等地的送王船仪式,并和漳州进发宫结为兄弟宫庙。

马来西亚送王船习俗。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马来西亚送王船习俗。马来西亚勇全殿供图

  如今的送王船已不仅仅满载海外华人乡愁,也是国际民间交流纽带,成为马中两国宝贵的文化资源。

  太极拳

  中华武术中,“太极”最具中华文化表征,既健身又益志,既属精英竞技,也为群众喜爱。

“洋弟子”在武当山练习太极拳(资料图)武当山特区工委宣传部供图
“洋弟子”在武当山练习太极拳(资料图)武当山特区工委宣传部供图

  17世纪中叶,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太极拳。此后,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又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和式、吴式、孙式等多家流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所列举的名录中将其特点概括为“拳架舒展,结构严谨,由松入柔,积柔为刚,刚柔相济,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内外结合,中正安舒,轻松自然,轻灵沉稳”。

资料图:法国人罗昂在公园打太极拳。陈选斌 摄
资料图:法国人罗昂在公园打太极拳。陈选斌 摄

  太极拳历经300多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传遍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亿人之多,已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国际化健身形式。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也为太极拳的传播贡献力量,以太极拳为代表的的中华武术在国外也已俘获众多“洋粉丝”。

  福建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集唱、奏于一体,典雅优美、质韵深沉,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2009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资料图:海内外南音社团以曲会友,同奏千年雅韵。孙虹 摄
资料图:海内外南音社团以曲会友,同奏千年雅韵。孙虹 摄

  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起至清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由于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随着闽南人外移,南音早已“声扬台湾宝岛,誉满客地南洋”,成为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端午节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

资料图:端午节将至,美国旧金山华人超市的粽子热销。( 美国《侨报》 王旖涵摄)
资料图:端午节将至,美国旧金山华人超市的粽子热销。( 美国《侨报》 王旖涵摄)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条凝结着民族精神与情感、承载着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的纽带。

  在海外,端午节日益受到各国民众喜爱。一些国家将端午节融入本国元素,使其更加多元化。

资料图:2019年6月,第31届多伦多国际龙舟节在多伦多中央岛揭幕开桨。余瑞冬 摄
资料图:2019年6月,第31届多伦多国际龙舟节在多伦多中央岛揭幕开桨。余瑞冬 摄

  端午节的龙舟赛早已在不少欧美国家落地生根。在德国,端午举行龙舟赛已经有20年的历史,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端午龙舟赛。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参加过龙舟赛的美国人把这一活动带回美国。如今美国已有数百只龙舟队。哈德逊河上的龙舟比赛已成纽约华人社区每年最盛大的活动。

  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10月25日至26日,湄洲岛上举行妈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纪念活动。图为妈祖金身连续两天绕境巡安,正待回宫安座。林春盛 摄
2020年10月25日至26日,湄洲岛上举行妈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纪念活动。图为妈祖金身连续两天绕境巡安,正待回宫安座。林春盛 摄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全球五大洲45个国家地区遍设妈祖宫庙,全球信众逾3亿人。

资料图:2018年10月22日 ,湄洲妈祖首次巡安菲律宾盛况空前。
资料图:2018年10月22日 ,湄洲妈祖首次巡安菲律宾盛况空前。
资料图:2019年,湄洲妈祖巡安曼谷,民众狂欢。高亚成 摄
资料图:2019年,湄洲妈祖巡安曼谷,民众狂欢。高亚成 摄

  2019年11月,湄洲妈祖金身巡安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当地华侨华人和妈祖敬仰者近千万人次参与。

资料图:妈祖文化进入法国学堂。林建斌供图。
资料图:妈祖文化进入法国学堂。林建斌供图。

  妈祖文化以湄洲为起点,不断向外延伸拓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华侨心中最柔软、最亲切、最温暖的情感纽带之一。

  新加坡小贩文化

  资料显示,早在19世纪,新加坡的小贩们就在街头巷尾摆路边摊。2020年12月16日,新加坡的小贩文化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加坡是海外华人占比较高的国家,此外还有马来西亚、印度和欧亚混血族裔等其他族群。长久以来,多个族群的人们在狭小的新加坡共同生活。

资料图:新加坡小贩中心(新加坡《联合早报》)
资料图:新加坡小贩中心(新加坡《联合早报》)

  顺应新加坡人的多元饮食需求,小贩美食一直以来都以品种丰富著称于世,不仅有华人的肉骨茶、潮州粥,还有印度的羊肉汤、米暹,马来西亚的沙嗲肉串、炒面,等等。

新加坡华人小吃摊。(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社交媒体视截图)
新加坡华人小吃摊。(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社交媒体视截图)

  2018年7月,米其林公布2018年新加坡“必比登推介”名单,入选的50家当地餐馆及小贩摊位中有不少来自小贩中心;而“了凡香港油鸡饭面”和“大华猪肉粿条面”两个小贩摊位也再次跻身新加坡米其林一星榜单。

新加坡美食。(视频截图)
新加坡美食。(视频截图)

  如今,新加坡的小贩文化已成为新加坡面向国际的一张名片。对于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来说,小贩中心不仅美食中心,更是重要的文化记忆。

  越来越多的华人文化为世人所知,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与有荣焉。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环球》杂志、新加坡《联合早报》等;作者:韩辉;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