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家:在传统中激活江南文化的“当代性”-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文学评论家:在传统中激活江南文化的“当代性”

2021年06月18日 13:3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在传统中激活江南文化的“当代性”

  在文化层面上,江南文化是长三角的最大公约数,长三角一体化因而也是江南文化传承与转型的过程。如果忽视江南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意义,我们就不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长三角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文化的动因十分重要。

  以苏州为例,当我们说苏州“最江南”时,不仅是确认历史、确认典型性,也从一个方面解释苏州何以发展的原因。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关于苏州的种种赞誉,这些堪称奇迹的成就都发生在苏州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以它为中心的城乡地带。当代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一发展给苏州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如果没有文化的守护和发展,苏州就是残缺的苏州。2500余年的历史仍然绵延不断,但现代化的景观同样灿烂辉煌。于是,一个经典性的表述生成为:苏州是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当这样的比喻生成时,“文化苏州”便跃然于一城两翼之上。

  因为苏州,江南元素丰富而集中,最宜众人来领略。传承久远的古城,枕河而眠的人家,粉墙黛瓦之间的小巷,信步城中或近郊即可不经意间相遇的园林与胜迹;卖菱藕的夜市,载绮罗的春船,城外枫桥夜半时分的那声撞钟响彻千年余音仍在。与古城相依的大运河故道是苏州的又一血脉,烟波浩渺的太湖是烟雨江南的碧蓝底色。在千年不变的景色中,江南的苏州旧而新。我们仍然生活其中,文化在生活中,生活在文化中。这是千余年来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典范。这让苏州成为一个传说,近乎“天堂”般的传说。传说中的苏州,便是传说中的江南,美轮美奂,浑然天成。

  想象江南文化也成了诗性的文化。唐末大诗人韦庄晚年远居蜀地,却念念不忘早岁的江南旧游,他在《菩萨蛮》里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千余年以来,这两行诗句不知惹动了多少人的心肠——春水连天、画船听雨,无论是到江南一游,或者在江南生活直至老去,等闲便是我们能想见的最绮丽的梦幻和最诗意的生活。于是,江南是想象诗意生活的一种方法。更早个几十年,韦庄的前辈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和赞颂,比韦庄还多了几分落到实处的深情。白居易的三阕《忆江南》以“吴宫”压轴,吴地的物产之丰、人情之醇与艺文之美,尽浓缩于诗人笔下的一杯吴酒与几曲吴声之中。这还不够,在大江南区域诸多的宦迹所及之地,他偏要挑出苏州来,在赠诗里向好友刘禹锡重点申说:“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于是,江南是苏州,苏州是江南。“游人唱彻江南词,共说姑苏美不尽。”——这是千年来文字与口耳相传的默契。

  和许多城市及城市文化不同,苏州将审美艺术与世俗生活融合在一起。昆曲曼妙的声腔与缠绵的水袖,诗人深致的热爱与婉转的歌喉,评话和弹词中的风云际会、悲欢离合与市井日常,苏绣与苏作里专注的精神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更不必说绘画的“吴派”,古调不绝、传承大音的吴地琴人。因为生活,苏州成为日常的贴近人心的江南。无论是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依然是江南苏州的日常,是每一个平常的日夜中充溢、笼罩着众人的诗意,是在诗意中栖居的寻常百姓的生活。这一泓诗意,也流转在舞台、书画、苏作和文学之中,弥漫于童子、青年、壮年和老者之间。这是千年来在慢生活中享受闲适和呈现优雅的江南。在城中年复一年生活的主人,或从城外纷至沓来的客人,无论你知晓多少苏州,苏州依然是想象的苏州、传说的苏州。当一座城市成为一个传说时,这座城市的文化便达到了最高境界。在几千年的累积、发展、回退、修复中,物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各个层面的文化逐渐凝固成文化苏州,江南文化因此成型并将苏州置于江南文化的高地上。

  当我们说苏州是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时,关于江南文化的言说和建构,就不只是对传统的凭吊,而更多要求我们在传承的同时如何创造现代的江南文化。文化是变动不居的,如是,有了“新苏州”有了“洋苏州”。在后来更大的发展中,古城苏州有了东西两翼,这不只是城市空间的拓展,经济领域的开辟,同样是苏州文化结构的改变。如果看不到后者,我们就错读了四十多年来苏州的发展。我们现在提到的两翼即园区和新区,不是不同区域的相加,而是文化的融合。江南文化滋养了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的进程也撬动了江南文化的板块,江南文化的新素质新形态也层出不穷。在人文传统之外,在迂回曲折的小巷之外,有科技之城,有高楼大厦,轻轨、高铁重新布局了苏州的地图。这厢是美妙的昆曲评弹,那边是动人的芭蕾交响乐。所谓“世界性”的因素在苏州不断增加而成新气象。异质文化的融入,成为文化苏州的又一特征,这是苏州以吴文化为根基生长出的新的气象。费孝通先生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或许是江南文化的愿景。我们现在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创造现代的江南文化?(王尧 著名文学评论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