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0.12毫米银丝做成花,美国人连夜飞来“拜师”-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她把0.12毫米银丝做成花,美国人连夜飞来“拜师”

2023年09月22日 10:05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9月22日电 题:优秀!她把0.12毫米银丝做成花,美国人连夜飞来“拜师”

  把一根手指头粗的银丝反复锤炼,经过十几道工序做成头发丝般的粗细。这些银丝有的仅有0.12毫米。

  准备好合适粗细的银丝后,工匠开始把银丝按照设计图纸做成龙、凤、牡丹等样式。

  掐、填、攒、焊、堆、垒、织、编,一共八道工序,但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对这些工序进行上百次的反复。

  “我觉得生命太短暂了,这是我遇到的最大困难。”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邹雪雯打趣道。

用花丝镶嵌工艺制成的胸针。受访者供图

  邹雪雯拿焊接这一步举例。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有成千上万个关节点,工匠需要把控时间、温度等,将银丝焊接牢固。

  “掐丝掐不好可以重新掐。焊接没焊好,整个作品的制作就要重头再来。”邹雪雯说,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做花丝镶嵌的人是在和自己的生命赛跑。

  在邹雪雯的作品《芳菲祭》中,一朵牡丹花用八层银丝叠加,每一瓣花瓣上有几千颗小珠。追求极致的工艺,展现东方工艺之美是邹雪雯做这件作品的初衷。

  作品的展出获得了一众外国人的赞叹。邹雪雯不禁思考,花丝镶嵌工艺在老外的脑海中留下了一抹影子,但如何才能让更多人了解甚至学习这项来自古老东方的工艺呢?

  用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首饰和摆件在古代被视为“宫廷高定”,且多以龙、凤、福禄寿等寓意吉祥的图样为创作题材。邹雪雯觉得,要让这项工艺更“接地气”,与当今的工艺、潮流相结合,走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邹雪雯对工艺和设计进行了一些改良。“鱼戏莲”耳饰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邹雪雯采用了“鱼戏莲”中鱼儿的形态,用银丝将各零件串联一起,使每个关节都可以摆动。耳饰随着佩戴者走路微微摆动,精巧灵动。鱼身的颜色则是采用了现在流行的“Tiffany蓝”,以景泰蓝烧制而成。

  “这款耳饰很受外国人欢迎。她们还会问我是不是3D打印而成的,难以想象这是手工制成的。”邹雪雯说。

  除了改变工艺和设计题材外,邹雪雯同时开设工作坊让外国人体验这项工艺,不少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和外国友人参与工作坊,通过动手感受东方工艺的精细。

  工作坊的创立也让邹雪雯在追求艺术和维持生计间找到了平衡。在从花丝镶嵌非遗传承人到创业者身份转变的初期,有一件事让邹雪雯感触颇深。

  当时邹雪雯的顾客多以华侨华人为主。有一天,邹雪雯收到一条来自美国的讯息。

  这位美国的姐姐告诉邹雪雯,她一直在社交平台上关注邹雪雯工作室的动态,觉得花丝镶嵌工艺做的首饰太美了。她预订了从洛杉矶到伦敦的机票,专程用三天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工艺,想赶在订婚前给未婚夫做一个戒指。

  “她说她只有三天的时间。如果有机会能长期待在伦敦,她很想一直学下去。我很感动。”邹雪雯说。

  现在,邹雪雯工作室的外国客户越来越多。邹雪雯也在尝试用羊毛毡等日常材料与花丝镶嵌工艺结合起来,使其更具实用性。

  “希望未来我能突破自己,在创作题材上有更多新的尝试。”邹雪雯说。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胡文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侨宝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3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