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成功跻身国保 贵州交乐汉墓群开发保护遭遇难题

2006年09月25日 16:15




抚琴陶俑

  华声报贵阳消息: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汉墓群犹如养在深闺一样,从1975年开始发掘以来,才逐渐向世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据贵州日报报道,交乐汉墓群,分布在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一带的山野中,共有大小墓葬百余座。9月中旬,记者前去采访却未见其庐山真面目。兴仁县文物管理所郑学军告诉记者,它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由于墓群发掘回填,几乎看不见汉墓的踪迹,只有在14号墓前还能看见些残垣断壁。

  兴仁县文体广电局李永刚局长向记者讲述了当初发掘该汉墓群的辉煌:1975年,贵州省博物馆在该县雨樟镇交乐村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当地有大量的汉墓分布,当年就对其中的5座墓葬进行了试发掘。接下来的24年里,考古学家和文物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清理了19座汉墓,出土了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巴郡守丞印、巨王千万印、摇钱树等数十件珍贵文物,其中铜车马为全国少见的大尺寸铜车马,连枝灯、抚琴俑堪称国宝。文物取出来了,但仍有一部分流落到民间和文物贩子手里,部分墓葬发掘后已经回填。

  据专家评定,交乐汉墓规模在贵州省内的汉墓群属比较集中且墓室结构精巧,规模大,出土文物品位高,在全省史学界、考古界首屈一指。交乐汉墓群自1975年、1987年、1999年三次发掘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2余件,出土文物数量约占全省文物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交乐汉墓群是贵州省一处考察汉代政治、军事、农牧、文化的重要处所,从它的地理位置看,离“夜郎国”越来越近。它的墓室形制之大,出土文物品位之高,艺术塑造力之强,在贵州是第一,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珍贵的文物引来了不法分子的觑视。1983年,当地农民在其责任地里植树时发现长方形石室墓一座,从墓中挖掘出铜车马、摇钱树、连枝灯、陶器、玉器、琥珀等共计百余件珍贵文物私藏。3年后,该农民出售文物时被抓。1999年,当地又抓了两个盗墓人。

  保护迫在眉睫。1983年,兴仁县成立文物管理所;1998年,该县成立交乐汉墓博物馆;第二年,交乐汉墓群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认真勘测划定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立省级文物保护标志,聘请义务文保员和文管所工作人员定期到各村组进行检查,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村民的私挖乱建,进一步保护文物。

  “虽然我们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对于盗卖文物、破坏墓葬的行为我们仍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郑学军所长忧心忡忡地说,“首先,发掘的墓群由于资金短缺,大部分已经回填,只留下14号墓,但该墓由于没有得到保护,墓室已经出现垮塌,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都是高兴而来,失望而归。现今所谓的博物馆就是一间房子而已,温度、湿度、防腐等文物保护的手段都不完善。发掘出来的文物大都存放在省里和州里,即使存放在县里的文物,我们都担心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氧化掉。”

  县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保护这些珍贵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但都以资金不够而告终。今年6月,交乐汉墓群申请国家文保单位获得成功。据了解,兴仁近期出台了开发保护交乐汉墓群的规划:设立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标志牌,设立钢架棚供游人参观,为贵州省的西线旅游增添亮点。另外建立一座真正的博物馆,将汉墓群的文物全部摆放出来,供人们观赏。郑所长说,这些都仅仅是一个规划,作为普通的文物工作者,他们希望的是唤醒更多的人来保护这世界“遗产”。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