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美籍华人携子扬州寻根 “纪念笔墨”赠档案馆(图)

2014年07月21日 13:50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纪念笔墨
纪念笔墨
童虎父子在查档

  一对美籍华人父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月之内,辗转15个城市,行程达1500公里,以寻找祖父在大陆的生活轨迹。最后一站,他们来到故乡宝应档案馆,并联系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终于找到祖父和父亲在故乡生活的原始档案。

  美籍华人宝应“寻根”

  6月13日,扬州市宝应档案局来了一对父子,老人今年76岁,名叫童虎,和他一起的是他的小儿子。老人是一位美国华侨,出生于台湾,早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并取得了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后来留在美国的大学任教,现在老人也担任上海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这次是老人第二次来扬州,他的目的是完成父亲童家驹的愿望,来故乡找寻祖父、祖母生活的痕迹并且搜集他们的相关资料。

  老人到达的当天,宝应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开始全力查阅民国时期的档案资料,却一无所获,这让老人很是失望。宝应档案局马上与淮安区档案局、国家二史馆取得联系,请求帮助查阅童虎祖父童振镛、父亲童家驹的有关资料。

  6月24日,国家二史馆查阅到老人祖父、父亲的相关资料。7月10日,国家二史馆将查到的资料迅速通过邮件发到美国,老人看到其祖父、父亲的消息,很是兴奋,表示实现了多年以来的愿望。

  大洋彼岸寄来“纪念笔墨”

  昨天,宝应县档案局收到来自美国的资料捐赠,童虎将其祖父童振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的手笔资料,拍成照片发给宝应县档案局,给宝应县档案局作参考之用,同时,也圆了他父亲童家驹的“归根”梦想,希望宝应县档案馆给予收藏。

  这两页手笔资料写于1906年,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约300页中国留学生的“纪念笔墨”中。童振镛先生的两页手笔,可看出他那时心胸之豪魄。尤其是那页有26字的手笔,他非常有技巧地将东(保东亚之和平)、南(助南非之独立)、西(直冠乎西欧)、北(取法乎北美)全包括了,也许他在“暗示”我们中国人的抱负是在“全世界”。

  两代人的颠沛流离

  据悉,童虎的祖父童振镛是扬州市宝应县泾河镇驸马营(现大同村)人,1908年官派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攻读法律,后来成为淮阴县律师公会评议员。1910年毕业于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回国后做过律师。1911年童虎先生的父亲童家驹在宝应出生,回来在国民党党校任职,跟从部队转移到过南京、重庆等多个地区,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最终于1949年跟随国名党军队撤退到了台湾。

  童虎的祖母是一位出自名门望族的日本女子,后来跟随其祖父来到中国生活。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到宝应县黄浦镇大同村。祖母勇敢地站了出来,劝日军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同时也劝村民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以免造成伤亡,最终成功使得大同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村民们为此感激不尽。(扬档轩 刘英 魏婷 姜涛)

【编辑:王海波】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