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严介和之子:太平洋建设集团将以全球视野做华人企业

2014年09月22日 09:3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严昊在演讲现场(钟欣 摄)
严昊在演讲现场(钟欣 摄)

  中国侨网河池9月21日电 (记者 林浩)著名华商领袖严介和之子、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近日到访广西河池,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奖励当地100名个性学生。在颁奖仪式上,他表示,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太平洋建设集团现已发展成拥有38大集团的苏太华系企业集团,2014年7月,苏太华系强势挺进世界500强,排名第166位。目前集团开始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太平洋建设走向建设太平洋,以全球视野做华人企业,做全球知名企业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以前为演讲部分内容:

  第一、个性是梦想的绽放

  什么是个性?我们的解读是:个性是“创新敢违规,创造敢破坏”,是“严谨的张扬,内敛的霸气”,是“树大不要紧,关键根要深”,是“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是“赏识中成长,谴责中成熟”,是“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是“站着一座山,倒下一座碑”。个性“从独树一帜,到自成一体;从因异而争,到异而不争”。

  个性是一个人的天性,也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不可能具有创新创造精神;一个没有个性的民族,也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个性的典范,由于他们的个性引领,历史为之改写——诸葛亮的个性是智慧,没有他的智慧,就没有蜀国的独立,也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项羽的个性是勇敢,没有他的勇敢,就没有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也就没有暴虐秦朝的覆灭;拿破仑的个性是野心,没有他的野心,就没有法国资产阶级的崛起,也就没有法兰西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乔布斯的个性是创新,没有他的创新,就没有今天的“苹果”,而更加可贵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

  大凡有个性的人,难免会有些狂傲。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创始人严介和先生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有“第一狂人”之称。但他的狂是有底气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态阳光,心灵柔软,心地善良”。创业初期,他带领团队,凭着“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胆识,赢得了口碑,闯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第一桶金就赚了800万。他立志要做江苏省最大的企业之一,但当时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人相信。然而,短短20年间,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正是他的个性成就了差异鲜明的企业文化,也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企业发展。

  父母对我的教育也是个性化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鼓励犯错和赏识教育”。如果说父辈头上有太多光环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既有光环带来的优越,更有光环之下无法回避的阴影和压力。我告诫自己,父辈所创造的一切只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的奋斗;要想有所作为,一切还得靠自己。我以我的个性面对人生,所以我选择平常心,选择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

  大学期间我就开始了社会实践历练课程。从下属企业办公室副主任到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从常务副总经理到总经理。我一面读书,一面实习。大学毕业后直接升任董事长,第二年到苏辰集团出任董事局主席。有了之前历练的基础,上任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盈利8000万,第二年盈利过亿。

  2011年11月13日,董事局会议决定,任命我为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那一年我25岁。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集团呈现极速裂变发展态势,并开始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从太平洋建设走向建设太平洋。以全球视野做华人企业,做全球最大企业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二、绽放是责任的担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是同质化教育一统天下,形成了客观上的忽略个性,压制个性,摧残个性,扼杀个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孩子们背得焦头烂额,可到头来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连个相对理想的工作都找不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有了学历没能力,有了文凭没水平,有了职称不称职。其结果势必导致,一方面是企业高薪聘不到合适人才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同质化教育,使得孩子们拘泥于常规思维,创新思维没有了,逆向思维没有了,又何谈创新、创造呢?归根结底就是“教”得太多,“育”得太少;“文”得太多,“化”得太少;“领”得太多,“导”得太少。

  作为教育世家出身的企业家,我们设立“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就是要唤醒全社会“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以此推进个性教育和教育改革。因为:“成就未来的是差异,引领差异的是个性”。

  个性常常是大胆妄为的,但更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一位名人说:“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是大胆妄为;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才是大有作为。作为个性教育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所理解的个性,是一种正能量,是在优秀道德品质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还要敢于奉献。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