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为历史正名 知者有责

2014年10月04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昆明10月4日电 (和晓莹 杨磊)4日下午,在昆明市中心“南洋味”十足的南来盛咖啡厅里,记者见到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这位衣容精致、淡然干练的中年女性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和南侨机工归国抗战的那段历史。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散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地的3193名华侨机工,于1939年回到中国抗日大后方云南昆明,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援华战略物资的运输任务,先后有1800多人献出了生命。

  2014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南侨机工归国75周年,一系列的纪念、庆祝活动让身为昆明南侨机工学会会长的陈达娅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得抓紧多搞些活动,让年轻人了解历史。”陈达娅说,由于自己曾对父亲、对南侨机工都存在过误解,她很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年轻一代不走误读历史的弯路。

  “南侨机工后人”这个身份曾是陈达娅最大的烦恼。“因为父亲有海外关,,我们全家都抬不起头做人。”自卑像魔鬼一样跟随者陈达娅的整个童年,对于家庭她更是难以启齿。

  2000年,陈达娅受邀与父亲曾经的战友一起重走滇湎路。横跨怒江的惠通桥边,老南侨机工翁家贵和罗开瑚,用凄凉悲壮的声音大喊:“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那一句铿锵有力的“战友”让陈达娅解开了多年来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一个问号。

  “在我的意识里,‘战友’这个词是红色的,是正面的。那时候我才知道,父亲的身份不是见不得光的,而是红色的,是光荣的。”陈达娅静静坐在惠通桥边,想念被自己、被身边的人误解一生的父亲。与老机工们交谈后,陈达娅回家后写下了第一篇有关南侨机工的回忆性文章《揭开尘封的记忆》。

  陈达娅决心走进这段历史,让人们了解南侨机工归国抗战的那段历史。她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在云南省档案馆,翻读有关档案。而后还多次回到父亲的老家海南,多次下南洋,足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档案馆,只为为历史正名。

  伴随着走访一个又一个健在的老机工,积累越来越多的历史档案,陈达娅对父亲的情感、对历史的认知便越来越深。十多年来陈达娅与与其它南侨机工后人一同编写书籍《再会吧南洋》,远赴海外演讲,推动海南建成南侨机工纪念碑,筹资编排大型合唱乐《南侨颂》。

  “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满足父亲最后的愿望。”陈达娅说,回想起来一辈子对父亲最深的记忆就是在他临走前,说想回老家看看时的样子。

  “一切都来不及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父亲和他战友们的故事告诉后人,让他们记住那段历史。”现在的陈达娅把时间精力都放在编排音乐会《南侨颂》上,把历史写进艺术,让南侨机工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完)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