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漳州渐行渐远的“闽南讲古”

2014年12月22日 0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漳州12月21日电 题:(八闽千姿)福建漳州渐行渐远的“闽南讲古”

  作者 林丽君

  “袁承志命群盗发射暗器,守住山冈。群盗本已一败涂地,人人性命难保,突然有人出来领他们暂脱险境,怎么可能不听命于他的吩咐呢?”

  下午3时许,讲古大师颜森炎来到位于漳州古城府埕文化街的老茶舍馆,用闽南语演绎金庸小说,在座的一群老人听得津津有味。

  颜森炎,漳州龙海颜厝人,是当地名头不小的民间说书艺人。其父亲是业余“讲古”仙,因为从小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颜森炎年少时便会讲古,一讲就是几十年,现在75岁了,每天都要为市民免费讲古。

  过去,在漳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提供公共休闲的“茶桌仔”。对许多漳州人来说,泡上一壶茶,听“讲古先生”讲述一段古篇章回小说的传奇故事,在当时可谓“文化大餐”。

  据颜森炎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漳州中山公园最多的时候有六个“讲古”场,他的“摊位”便是其中一个。

  即使炎热的夏季,也挡不住里三圈、外三圈的听众。“那时候,听众包括各个年龄层,但今天和过去不一样了,听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闽南语讲古”是闽南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它承载着闽南文化、民间文学的聚合和传播,所流传的故事均凝聚着闽南人的智慧、思想和情操。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民间的“讲古场”几乎绝迹。不舍得放弃伴随了一辈子的“老行当”,颜森炎经多方了解,终于找到了“老茶舍馆”,让“讲古场”重现。

  “现在这个场地不够大,人流不多,其实讲古场最好的地方是要设在公园里面,人多场地大,但与有关部门做过几次沟通都没能如愿。”颜森炎说。

  为了让“讲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颜森炎特别研究了金庸先生的作品,并结合了漳州的本土元素来讲。可现实是,听众愈来愈少,仅剩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讲古”技艺正面临失传危险。

  “对讲古来说闽南语至关重要,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小孩已经不会说闽南语了。”几年前,年逾七旬的颜森炎曾在网上发贴招徒,但基本无人问津,他担心自己会成为漳州最后一名“讲古”人。

  颜森炎说,“我现在衣食无忧,义务讲古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好与兴趣,希望把乡土、乡音、乡情传播出去,让乡土文化传承下去。现如今,讲古文化快要失传了,我打算最后一拼,用仅有的能力为讲古艺术作点贡献。”(完)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