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越南归侨黄廷光:不求回报的“爱心企业家”

2014年12月22日 09:48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从开拖拉机到创立属于自己的企业,18岁回国的(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越南归侨黄廷光通过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从无到有的华丽变身,成为该区广大归侨侨眷创业成功的榜样。他说,作为归侨,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幸福。

  ◆根在中国 获得新生

  黄廷光,1960年出生在越南,1978年回到国内。在越南生活的十八年中,黄廷光一直接受的是当地的教育。他说,小的时候,对国家还没有太大的概念,只知道父母经常会用另外一种语言交流,直到上中学时,他才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根在中国。

  上世纪70年代,越南政府极力排华,当地华侨华人处境艰难,黄廷光一家的生活也陷入了动荡之中。黄廷光回忆道,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来敲他们家门,问他们想不想加入越南国籍。“那时候,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唯有国家强盛,海外侨胞才能扬眉吐气。”

  1978年,十八岁的黄廷光跟随家人回到祖国,并被安置在原光明华侨农场(现“光明新区”)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不畏艰辛 艰苦创业

  初到光明华侨农场,黄廷光从事过推土机驾驶员等多项工作。1988年,农场不耕种,农机站解散,黄廷光便出来创业,在光明新区周边承接土方工程,慢慢地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在2002年倾尽积蓄创立了江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但黄廷光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他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一直处于无法经营的状态,资金、土地、人员、技术、厂房都很缺乏。尽管很苦,但倔强的黄廷光始终认为,“只要自己不放弃,没有绕不过的坎。”

  2003年7月,黄廷光向光明农场承包了90亩地,种起了橡草,等到橡草成熟之后,再把它转卖给养牛场。就这样,黄廷光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公司有了资金注入,也开始运转起来了。2004年,黄廷光开始把承包和租来的土地进行开垦,转变成工业预备地,在上面建起一片片的临时厂房,并把这些厂房租给家具、线路板等四家工厂,收取租金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2005年,黄廷光有了更高的标准,通过招商引资,以合作开发的形式,在近两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了标准厂房,到了2006年,这片土地上已经建成了近三万平方米的厂房,江翔工业园开始形成。

  ◆心怀感恩 回报社会

  公司效益好了,黄廷光考虑更多的不是享受,而是积极回报社会。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看到大量同胞受难,黄廷光非常心痛。通过上门拜访、打电话、发传真等方式向周边企业发起号召,募集善款,不到五天的时间,共集资到善款近三万元,通过深圳市慈善会向灾区人民献上了自己以及社区周边企业的一片爱心,黄廷光也因此获得了深圳市慈善会颁发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荣誉证书。

  地处光明新区圳美社区的石介头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至今仍未有公交车通行,居民们买菜常常要搭乘摩的或者骑自行车到较远的农贸市场,日常生活非常不便。得知这个消息后,黄廷光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在社区的中心位置租下800平方米的土地,修建了石介头农贸市场,并设立了88个摊位供当地菜农免费使用。附近居民只需花下楼的功夫就能随时买上新鲜又便宜的蔬菜。黄廷光此举受到了圳美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大家都说,黄廷光出钱出力,还不求回报,是个“了不起的爱心企业家”。

  作为侨界中的一员,日常生活中,黄廷光也非常关心归侨侨眷疾苦。逢年过节,他常常自己掏钱,带上慰问金和大米、油等生活用品,到社区的贫困家庭、五保户、 低保户家中慰问,并认真了解他们的烦恼,只要事情在能力范围之内,黄廷光都会竭尽所能地伸手帮一把。他说,侨胞回国得到了国家的不少照顾,“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尽力地帮我们渡过难关,如今,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也应当回报社会。”(谢青芸 欧阳州武)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