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闽南高甲戏世家话传承:乡音“揽”乡愁

2014年12月27日 08: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泉州12月26日电 题:闽南高甲戏世家话传承:乡音“揽”乡愁

  作者 廖静

  “稚嫩的童音,闽南久违的乡音,‘萌’态十足。”在福建泉州一所小学内,两名七八岁的小女孩正上演一出高甲戏《管甫送》,让出身闽南高甲戏世家的欧阳燕青赞叹不已。

  “二步送哥大路边,阿里山高通到天,洛阳桥下长流水,流到台湾结亲缘……”戏中讲述台湾书吏管甫欲回泉州探望双亲,与未婚妻美娟在码头相送,依依惜别。而扮演管甫夫妻的两个稚嫩女童,将这首经典的闽南民间小调演绎出现代人浓浓的乡愁。

  “之前没教过这么小的学生。”今年64岁的欧阳燕青是两名女童的老师,教戏学戏已经55年,“高甲戏就像我的血液一般,是必不可少的,也让我更加有活力。”

  欧阳燕青9岁开始学高甲戏,其母林秀来在上世纪初享誉闽南一带,是家喻户晓的名旦,被尊称为“晋江梅兰芳”。如今,欧阳燕青的外甥、外甥女都是高甲戏演员,他们家族也成为闽南地区有名的高甲戏世家。

  林秀来、欧阳燕青等创造出来的高甲戏经典,成为流传闽南地区的“老街巷故事”。地道的“老泉州们”至今依旧念念不忘林秀来、欧阳燕青带的戏班,不忘她们口中“述说”的闽南爱情故事。

  虽然那种呼喊“林秀兰戏班子来了”、“欧阳燕青戏班子来了”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作为特色闽南传统文化之一,高甲戏已成为闽南诸剧种中传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在泉州、厦门、漳州、台湾以及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华侨聚居地广泛流传。

  高甲戏来自泉州民间草根,故而天生带有泉州人性格中的包容和创新。欧阳燕青的女儿颜如冰认为,“400年间,它吸收了南音、梨园戏、傀儡戏、木偶戏、京剧、越剧等等音乐和戏曲的艺术形式,自成一体,它是热闹的、接地气的。”

  欧阳燕青介绍说,目前台湾尚有活动的高甲戏职业剧团体逾30个,如彰化县伸港乡的“新锦珠剧团”、台北三重的“新金英”等。“在大陆举行的大型高甲戏演出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台湾同胞的身影。”

  退休后的欧阳燕青从未忘记家族传承高甲戏的使命。她经常带着泉州市老年大学的演员们,赴澳门、香港、台湾等地表演高甲戏。“在外面演出也很受欢迎,还有一些戏迷要求当场学高甲戏。”

  在高甲戏“走出去”的同时,欧阳燕青开始思考,如何让高甲戏走进年轻一代的心里。

  近年来,欧阳燕青开始教授学龄段儿童学习高甲戏,“如果能让小孩对高甲戏感兴趣,我认为功德无量。”

  但欧阳燕青并不仅满足于此。“酒香尤怕巷子深,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学。高甲戏才永远不会走向没落,泉州的乡音也能继续向世界扩散。”

  如今,欧阳燕青的第一批学龄段学员已然有模有样,唱起老师的“成名作”《管甫送》韵味十足。而这一段充满闽南乡土气息的爱情故事,正在现代的土壤里,生发出新的时代韵味。(完)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