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人回忆陈嘉庚:集美火车站冒雨接侨生


近日,淡出人们视野已久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火车站,将重焕生机,变身为交通枢纽。作为厦门岛外的知名火车站,它曾经蕴含着许多市民的特殊记忆。它将变身,也勾起了许多人对这个老火车站的一段情感。记者特地走访集美,在集美档案局的帮助下,采撷史料,采访那些老集美亲历的往事,挖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集美设站
方便侨胞回乡探亲
郭振宗是一个地道的集美火车站老职工,不仅他是,连他的妻子也是。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郭师傅说:“我的巡道工生涯,就是和集美火车站紧紧关联。集美火车站刚建好时,铁轨还没有完全铺好,等到第一趟客车通过时,已经是1957年的4月份了。”
郭师傅回忆说,集美和厦门近在咫尺,之所以设火车站,主要是考虑到侨胞回乡探亲的方便和同安农民生活生产的方便。他还向我们披露,集美火车站刚建好时其实并不叫集美站,在业内它被叫做“乘降所”。由于地理原因,集美火车站辖区内的通行线路是单线铁轨,因此集美火车站是个单线轨道的火车站,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最早的集美火车站只建了一个棚式的候车室,只有两个员工轮流卖票。旅客上下车时甚至没有站台,要爬上堆满石子的路基才能上车。郭师傅说:“这种情况可苦了我,当时作为巡道工,我的职责就是集美火车站左右两道海堤的铁道巡视工作。由于乘客在集美站上下车时要踩过石子,石子滑落就会造成铁轨衔接处变得高低不平,而我的责任就是确保铁轨的平整,要把枕木抬起来,把石子往回填,两条铁轨衔接处高低不允许超过0.5毫米。”
郭振宗回忆说,集美站启用后,对许多农村兄弟来说,乘坐火车是一种时尚。由于当时农民出远门通常是坐拖拉机或者汽车,公路多为黄土路,坎坷不平,车子总是颠簸得厉害,而火车不但没有汽车的颠簸,速度也快得多,对于没坐过火车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新奇的体验。有些龙海乡亲在集美务工,过年过节时会请他帮忙买票坐火车回龙海,从来没有坐过火车的乡亲感慨:“这车子坐起来可比汽车舒服多了!”
我在火车上看到陈嘉庚冒雨接侨生
曾经是集美火车站常客的林火荣先生,谈起集美火车站,就勾起了他的许多回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火车站巧遇陈嘉庚。讲述这个故事时,如今已74岁的林火荣老人脸上露出了别样开心的笑容,把我们也带回了那段与集美火车站的记忆时光。
林火荣先生说:“那是1959年的9月,集美火车站已经是第二代建设了。高高的墙,外面看起来是两层,里面只是一个大空间,站台也建好了,看似一个小广场。那一年我从灌口中学考入了厦门一中高中部,出发的那天,火车驶到集美站时停了下来。那天下着雨,我往窗外一看,就看到一个戴着礼帽,拄着拐棍的熟悉身影,原来是陈嘉庚先生正冒着大雨在集美火车站口迎接侨生。一批一批的侨生陆续下车,陈嘉庚先生就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和他们握手寒暄,有些侨生还围着他,好像在提问,他都耐心回答。当时这趟车在集美站停了很久。”这情景让刚成为高中生的林火荣非常感动,他告诉我们,因为陈嘉庚先生可以说是他们那个时候最大的名人了,“一个大名人竟然还能冒雨来接侨生,真的让我很感动,这就可以看出来他对那些侨生是多么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