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一周侨界新闻精粹:各地借力“一带一路”妙招

2015年01月30日 17:0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图为广州市侨办慰问偏远乡村贫困归侨侨眷,送上慰问金、慰问品。
图为广州市侨办慰问偏远乡村贫困归侨侨眷,送上慰问金、慰问品。

  中国侨网1月30日电 这周的侨界,各省都在研究如何借力“一带一路”的平台促进发展,海归群体中呢,“90后”俨然成了创业的主体,即使面对着避不开的回国落差,还是要继续创业。用一句70海归的话就是:创业要持之以恒。而归侨侨眷也很忙活,在受着社会温暖的关怀下,有的安居乐业感恩生活,有的把上亿的身家倾注到环保之中回馈自然。这样的故事有很多,都在今天的一周侨界新闻精粹里。

  福建政协关注“一带一路” 借力打造海丝平台

  在1月27日的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一带一路”,不少委员建言,热点议题有:在条件具备的口岸开展境外人员落地签证、签注业务试点;争取国家在福建省建设一批中国-东盟国别高端产业园;推动发起设立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基金”,联合“海丝”沿线城市以及有实力的产业基金管理机构或金融机构,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产业合作提供资金支持。

  辽宁侨联召开“一带一路”座谈会 商讨地区间合作

  1月19日,辽宁省侨联召开“一带一路”座谈会,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辽宁省的发展目前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阶段,如何加强辽宁省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是当前辽宁亟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总体意见: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为省内中小企业指南,在侨商与海创归国人员之间建立多层次互动交流的平台吸引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在辽宁省周边国家地区建立企业产品的宣传点助推品牌打造。

  福建政协委员多方建言 支招福州“海丝”建设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省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为侨搭桥,打造福建省海丝建设的引智引资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成熟平台,探索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引才专窗”网络平台等;加强合作发展壮大蓝色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依托福州马尾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开展福建与东盟国家在远洋捕捞、海洋娱乐、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挖掘内涵打造“海丝”文化旅游产业。

  冯祖华:东盟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广西侨办主任冯祖华1月27日表示,广西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通道”和“门户”,与东盟诸国联系广泛,当前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种商机不断涌现,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数量众多,华社力量强大,他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可为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和转型升级起到重要作用。

  “90”后渐成海归创业主体 独立、自主成标签

  “90”后渐成海归创业主体,方式新颖卖点独特是年轻海归在创业中逐步体现的思路,海归群体不仅从年龄上占据优势,其年轻态的创业方式更是备受推崇,独立、自主成为他们的标签。1月4日,首届青年留学生及海归创业论坛在北京举行。

  “海归”回国水土不服症状多 心理专家支妙招

  然而,当“海归”归来后,“水土不服”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待遇期待落差,人际交往障碍、恋爱婚姻选择……

  辽宁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研究室主任郑连弟建议:海归应做好应对国内外差异的心理准备接纳差异,海外阅历虽不能迅速转化为财富但会受益终生;了解就业和创业状况,承担起责任,不怨天尤人。

  首届“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高峰论坛”举办

  近期,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第一届“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高峰论坛”,共15位海外留学人员社团负责人代表应邀参加。本次高峰论坛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首次较大规模地深入开展与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的交流,与海外社团初步建立了友谊与合作关系,扩充了人才库,增强了建言献策实力,为扎实开展民间外交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明显效果。

  各地慰侨活动不间断 归侨侨眷:这个冬天很温暖

  大寒已过,新春脚步越来越近。这个冬天虽然寒冷,然而各地红红火火举办的慰侨活动,却温暖了不少困难归侨侨眷的心。全国各地侨务部门纷纷走访慰问归侨侨眷,嘘寒问暖,拉家常,征求工作意见,知侨情,察侨务,暖侨心,致新春祝福,送去慰问金和物品。并总结2014年侨务工作,对2015年侨务工作纷纷做出规划和部署。

  侨眷十年无国籍影响生活 河南确山侨联助其落户

  早在2001年春,河南确山侨眷、县烟草局退休职工宋贵枝注销户籍和公民身份证到美国跟大儿子一起生活。后因生活不适,随决定回国,但因“911事件”的发生,入籍美国的手续没有办理完结,不得不在美国滞留近一年才返回中国。回国不久,由于护照过期失效,宋贵枝成了无国籍的“空中飞人”。经过河南确山侨务部门不懈努力,近期宋贵枝按照国家法律得以恢复户籍。

【责任编辑:郑丽华】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